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务动态

握紧乡村振兴“接力棒”,蹚出集体“致富路”——省自然资源厅驻安流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时间 : 2023-12-21 16:40:32 来源 : 本网 文号 : 【字体: 【打印】

  【编者按】2021年6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展全覆盖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牵头会同中铁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团结对帮扶梅州市五华县安流镇,全面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奋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镇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两年多来,随着省自然资源厅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深入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握紧了乡村振兴的“接力棒”,“驻”到群众心里,帮到振兴点上。安流镇各村也借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正发生悄然嬗变。

  又是一年秋日,笔者走进五华县安流镇,深入乡村,见证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感受“百千万工程”的万千气象。


  “整活土地”思路多:“百亩荒地产出优质丝苗米”

  11月的南粤大地,稻浪翻涌,一派丰收景象,安流镇秋收的大幕缓缓拉开。完塘村宝昇农业丝苗米种植示范基地刚举行完秋收开镰仪式,农户们就开始在地里抢着收割金灿灿的晚稻。

  “今年我们基地主要种植丝苗米,占地约260亩,亩产约700斤。”五华县宝昇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豪庭介绍道。在完塘村宝昇农业丝苗米种植示范基地里,满是金黄的丰收粮,不远处的地里,收割机正来回穿梭,回响着作业时旋翼转动的“突突”声。



1.jpg

宝昇农业丝苗米种植示范基地正在进行收割作业


  农户们忙着将收割机的出粮口对准运粮车,金色的稻粒哗哗地流淌出来。看到沉甸甸的稻谷被收入“囊”中,站在田埂边的陈豪庭喜上眉梢。


2.jpg

 农户正将出粮口的稻谷翻平,方便后续装车


  但在去年,眼前的示范基地还是一片无人问津的撂荒地,是五华县宝昇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在镇村集约土地,盘活和利用了农村撂荒土地进行复耕复种。

  “五华县宝昇农业专业合作社自入住完塘村以来,集约流转土地近500亩,通过平整撂荒耕地‘小田变大田’,实现撂荒耕地复耕近300亩。”工作队队员兼完塘村驻村第一书记涂学仕介绍到。

  在引进企业,连片大面积种植水稻后,“撂荒地”摇身一变,成为了百姓的“致富”田。同时,经过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五华县宝昇农业专业合作社还发展农业科普、旅游、土特产加工等多个项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

  涂学仕表示,目前,合作社发挥联农带农作用,解决完塘村农户本地就业53人,直接受益农户156户,带动脱贫户4户,为农户增收40多万元,为完塘村乡村振兴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作队入驻重点帮扶的完塘村,为强村富民开辟了新赛道。通过引进优质产业项目,升级改造完塘小学,推动光伏项目落地……一系列民生工程在完塘村有序开展,村里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今年10月,新建的完塘村党群服务中心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告别了老党群服务中心年久失修的困境,新的党群服务中心设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文化室等,进一步丰富了党员群众文化生活,架起了党群连心桥。“在新党群服务中心落成时,200多个乡贤回村参与活动,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对我们工作表示肯定,顿时觉得我们的工作值了!”涂学仕说。


  优势产业“强发力”:“我要把五华三黄鸡做成拳头产品!”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我们通过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不断开阔产业发展新思路。”工作队队长张志杭说。

  工作队立足安流镇的资源禀赋,在产业布局上,通过“党建+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把村民紧紧“链”在特色产业上。

  推进广东汉光超顺蔬菜产业园建设,让更多绿色农产品走出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输送更多优质农产品;联合碧桂园集团,在完塘村牛角塘集约45.33亩67块耕地,建设生物防治绿色水稻示范基地,提高稻田生物多样性实现水稻绿色生产;支持梅州隆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蓝田村和长江村集约土地共约300亩,发展“稻虾共作”生态种养项目,变闲田为“增收田”……工作队在安流镇各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各具特色的产业竞相迸发,为乡村振兴的蓝图增彩添色。


3.jpg

 完塘村生物防治绿色水稻示范基地


  安流镇红山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张春梅。20多年间,她利用红山村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种养业,探索出“山上山下并举、种养结合、长短结合、公司+农户结合,村民同步发展的‘红山模式’”。2013年,张春梅成立了五华县红根然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成员51名,年销售额800多万。

  “我们的三黄鸡是有历史人文特性的,我要把我们五华的三黄鸡做大做强,做成我们自己的拳头产品……”一谈起和“鸡”有关的话题,张春梅这位专业养殖大户便滔滔不绝。

  2021年,在省厅指导下,张春梅成为了一名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通过用好用活山地资源,张春梅以“公司+科研院所+基地+合作社+养殖户”的模式,在红山村组建了三黄鸡生态养殖加工产业园。


4.jpg

张春梅在检查鸡生长情况及健康状况


  在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的道路上,张春梅主动探索,积极帮助其他村民,提供鸡苗、标准养殖、产销对接、病毒防治等多方面指导,带动更多村民走耕山致富道路。她的合作社为周围村民提供了大量创业就业机会,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纷纷点赞这项“鸡”产业。

  “一个人富裕了不算啥,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有着这种想法的张春梅在今年成立了五华县乡村振兴农产品展示推介中心,货架上五华各乡镇琳琅满目的优质农产品,让顾客享受“一站式”购买的同时也提升了五华农产品的知名度。

  “接下来,我要充分发挥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打响五华农产品品牌。”说起未来,张春梅信心十足。

  “推介中心通过产品推广让农产品有‘走出去’的机会,打响了五华的名气,同时也带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张志杭表示,更多的农户会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越走越宽。


  点燃人才新“火种”:“我出生在农村,我对农业很热爱!”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为了挖掘本土人才为安流镇“聚能”,2021年起,省自然资源厅会同五华县委县政府和安流镇党委政府成功举办了两届安流镇“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带头人”擂台赛活动,最终评选出24家“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带头人”。

  擂台赛活动的积极效应,不仅让带头人企业进一步反哺乡村振兴工作,还挖掘了本土人才,吸引返乡人才为安流镇“聚能”。

  “90后”小伙子冯俊锋正是位被吸引返乡的年轻人,借着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东风,在东莞上班的他在疫情后选择了逆流而上,回村养牛,成为了一名新农人,也成为了县里的“致富带头人”。他的五华县妙清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今年的“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带头人”擂台赛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翻过崎岖山路,在安流镇联新村,笔者见到了这位年轻的养殖户,“我的养殖基地大概1200平方,存栏牛100多头。”刚一见面冯俊锋便忙着介绍起他的“家产”。

  目前,五华县妙清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肉牛养殖品种主要为西门塔尔牛,采用“肉牛养殖”+“种牛繁育”的经营模式。


5.jpg

冯俊锋在自家养殖场给牛喂食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返乡创业,因为我出生在农村,不仅对农业有一种热爱,更对家乡有着深厚情怀!”谈起为何会选择返乡创业,冯俊锋有些动容。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工作队重视乡村本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通过培育、引导为带头人“赋能”。

  张志杭说:“工作队通过组织带头人企业申报乡村工匠职称、参加五华县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参加‘2023清华碧桂园乡村产业人才振兴领头雁培养计划’学习等,提高带头人素质,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引擎。”

  除了工作队在政策扶持、人才培训、资金激励方面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作为致富带头人的冯俊锋,在养殖的道路上自己也在不断钻研探索。

  “为保证肉牛质量和品质,冯俊锋多次前往内蒙古引进优质的育肥小公牛,专程到广东各地学习参观,请教相关专家,用实际行动实现‘要我振兴’到‘我要振兴’的转变。”工作队队员胡国科说。

  养殖规模起来了,但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要向科技管理要效益,工作队除了组织系列专业培训外,还会推荐农业专家,提供科学指导。“现在养牛和以前不一样了,要走科学化的养殖发展道路!工作队引荐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和博士,给我们提供了动物防疫知识和强大的技术支持。”冯俊锋说道,这些都为他返乡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空间。

  如今,还有很多像冯俊锋一样的“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带头人”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大展身手”,他们不仅扎根家乡谋发展,发挥着头雁的领航作用,也为村民生活和乡村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为乡村振兴“释能”。


  打造发展“新农具”:“为家乡代言,我觉得很有意义!”

  环境美了,百姓富了,产业旺了,乡村振兴也热起来了。在各位乡贤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发展,在安流镇乡村振兴共享直播基地,从佛山务工返乡的陈展飞正跟着几位同乡年轻人活跃在助农直播间里。

  “各位家人们,欢迎来到我们的直播间,今天我们是五华特色农产品专场,喜欢的朋友赶紧下单啦!”主播陈展飞和张小花一边熟练地展示着手边的农产品,一边跟手机屏幕前的网友们进行互动,生动讲解搭配产品展示的模式已经被他们运用得游刃有余。


6.jpg

 安流镇乡村振兴共享直播基地正在开展直播培训


  今年,在省自然资源厅的资金支持下,安流镇乡村振兴共享直播基地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特色人才培训基地开进了安流镇,让陈展飞等年轻人有机会学习短视频和直播技能。

  如何变“输血”为“造血”,让新农人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是工作队一直关心的事。“基地建起来后,我们想通过专业性的人才培训,让大家有一技之长。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能拓宽工作思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个人发展的实际能力。”在张志杭看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工作队的帮扶不仅为安流镇送来了硬件设施,还送来了专业技术指导。工作队邀请专业导师进行“线上+线下”授课,通过培训,增加村民互联网新媒体职业技能,运用“短视频+直播”作为“新农具”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有了直播基地和专业导师带队,这些新农人变得更加从容自信,陈展飞也从一个看到镜头就躲开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个“直播电商新农人”。

  “我们在帮助农户销售特色产品的同时,也帮助了家乡人民,为家乡代言,我觉得很有意义!”直播结束后,陈展飞感慨颇深。

  安流镇乡村振兴共享直播基地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特色人才培训基地,不仅为创业者提供一流镇级直播带货平台,方便推广安流镇的本地特产,后续还将推动安流镇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开展电商直播带货工作。

  如今,家乡的“硬件”“软件”不断升级,创业环境日益优化,越来越多的像陈展飞一样的新农人返乡创新创业。他们有技术、爱农村、肯钻研,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促进共同富裕的“排头兵”。


  凝聚治理“大合力”:助力乡村振兴走上‘快车道’

  今年以来,全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开展的如火如荼,安流镇采取“1+1+N”模式,即党建引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多种发展模式,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在省自然资源厅的帮扶支持下,安流镇入选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目前,安流镇试点初步划定整治区域7693.8535公顷,涉及13个村,共22个子项目。紧紧围绕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和历史文化保护四大任务,努力探索一条具有五华特色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

  在蓝田村等地,“千亩示范,万亩整治”工程的实施打造了一批一河两岸千亩耕地连片示范点,通过“村经济股份联合社+公司(农业托管公司)+产业”模式,把“小块田”变成“大块田”,建设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以及农旅田园综合体。

    田长制“落户”安流镇后,通过“遥感信号+网格化+田长”的方式,利用综合感知APP-田长巡田移动端对安流镇184个片区552个网格进行网格化管理。目前,全镇已实现了42个村“田长制”工作全覆盖管理,有效遏制占耕建房、耕地“非粮化”等行为。

  在省自然资源厅的帮扶支持下,五华县安流镇琴江两岸滨水绿道建设项目在今年7月份全面竣工启用。随着绿道的建成,琴江两岸成了安流百姓休闲“打卡”的好去处,绿道总长度10.5公里,绿化清杂和提升面积1.5万平方米,设置配套服务设施50处和安装标识牌54个。


7.jpg

 安流镇琴江两岸滨水绿道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21年7月帮扶以来,省自然资源厅投入资金 3263.2万元,推动13项自然资源行业政策项目、8项产业项目、6项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培养“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带头人”24名,直接带动稳岗就业人数360多人,通过合作社等促进420多个家庭增收致富,高质量推进安流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强组织,兴产业,聚人才,鼓了口袋富了脑袋……在安流镇,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正在徐徐展开,逐步变为群众幸福生活的“实景图”。

  如今的安流镇,新党群服务中心、重点帮扶村光伏项目、乡村产业社区建设……已在这里扎根;“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带头人”擂台赛、融合人才培训班……正在这里开展。

  张志杭表示,接下来工作队将紧扣省厅的帮扶任务和乡村振兴部门的工作要求,拓展帮扶领域,优化组团帮扶措施,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握紧乡村振兴“接力棒”,蹚出集体“致富路”,助力安流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上“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