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属动态】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调研组到总站调研

时间:2019-04-25 14:25:25 来源:本网 文号: 【字体: 【打印】

  十三五期间,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承担了“大都市区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综合防范关键技术”项目的相关工作。为了解珠三角地区历史灾情、灾害风险以及灾害风险综合防范部门管理情况和业务需求,探讨灾害综合风险防范平台建设思路,提升自然灾害防范能力,4月23日,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调研组一行到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就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监测预警系统及信息发布、数据共享等内容进行调研。省自然资源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和总站班子、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会议。

  会上,总站技术人员向调研组汇报了广东省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建设、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等内容。
        广东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和台地地貌占全省总面积76%,地质构造作用强烈,极端暴雨台风频发,人类活动影响严重,是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域。2011年以来,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2889起,直接经济损失4.41亿元,是全国地质灾害严重的省份之一,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危害。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5795处,威胁总人口25.73万人,潜在经济损失78.37亿元。威胁100人以上有433处,威胁人口16.49万人,潜在经济损失45.16亿元;威胁1000人以上有45处,威胁人口8.31万人,潜在经济损失23.03亿元。
        地质灾害防治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急需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智能高效的管理。对此,广东省紧紧围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总体目标,围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地质灾害应急体系,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平台,为政府决策管理、专业技术分析研究、社会公众提供科学的信息依据和服务。据总站技术人员汇报,通过广东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系统、群测群防有组织地成功避险地质灾害731起,避免人员伤亡53793人。
        要有效防治地质灾害发生,专业监测是必不可少。自2013年起,全省实施了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示范项目,通过监测表面位移、深部位移、土壤含水率等专业监测设备对42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施监测。但目前,专业监测的建设出现瓶颈,尤其是通讯网络方面的问题。对此,调研组建议总站尝试采用“北斗+5G”技术解决通讯网络问题。
会后,调研组查看了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系统、视频会商系统等,并与部分地级市进行视频会商,了解当地地质灾害、预警平台建设等情况。
        改革开放40年来,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增多,成为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之一,是城市发展中一个不能忽视的破坏性因素。
        广东省常住人口超亿人,人口密度大,是我国人口第一大省。近几年来,广东经济高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日趋频繁,尤其是粤东西北地区,地形以中低山和丘陵区,人多地少,居民建房多依山削坡而建,人为造成崩塌、滑坡隐患引发灾害。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削坡建房超过30万处,这些隐患点多面广,且分布在偏远的山区农村,是近年来引发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防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高度重视广东发展,强调广东要在建设现代化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因此,进入新时代,必须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运用高新技术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W020190425628116795501.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