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启动 为乡村振兴点燃人才“火种”
12月4日,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和高校、企业共同举办的广东“百千万工程”兴乡青年培育计划启动大会暨首届共富乡村论坛在广州举行。大会邀请全国三农专家、“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专家委员及全国兴乡青年代表开展主旨演讲、分享经验、兴乡沙龙与返乡集市,进一步推动青年助力“百千万工程”,系统性储备、培养一批爱农民、懂乡村、会经营的兴乡青年人才和团队,为乡村播撒兴乡人才“火种”,全面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广东“百千万工程”兴乡青年培育计划启动大会暨首届共富乡村论坛在广州举行
青年兴乡计划培育“三类人群”
“新时代未来新型农民不是原来户籍意义上的农业人口的总称,而是以分工分业为基础的职业化、专业化、素质化农村劳动者的总称谓。”浙江省委共同富裕示范区专家咨询委专家、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智库专家顾益康在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分工分业化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促进农民的分工分业化,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一代的新农人、新匠人、新商人和新头雁,政府则要在教育培训上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农村职业教育水平,让所有农村劳动者都得到良好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团省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快形成“城市青年下乡、在外青年返乡、本土青年兴乡”的人才集聚效应,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将以服务青年入县下乡就业创业为主要抓手,面向三类人群:一是有志于回到乡村、服务乡村、愿意带领村民致富的广东在校大学生;二是已经在广东乡村发展的村庄合作社青年骨干、村集体经济负责人、村干部、种植养殖大户、返乡创业青年;三是近年来团省委组织开展的各类乡村振兴服务项目优秀青年代表。培育计划通过“政府+企业+高校”三方联合培育的模式,形成兴乡人才成长成才的合力,希望通过乡村经营性人才的系统化培育,探索广东省、市、县各级可复制的进阶式青年培育创新方案,让更多青年成为助推广东县域振兴发展的新生力量。
据悉,此次启动的培育计划,培养群体从已投身乡村的青年扩展到更广泛的青年群体,核心做法同样是“百千万工程”:“万”是线上班培训一万名青年,让他们具备乡村经营基本认知,组成青年兴乡预备队;“千”是普及班培训一千名青年,让他们具备乡村经营基本能力,组成青年兴乡突击队;“百”是高级班培训一百名青年,选择已投身乡村的青年优秀群体,通过高级培训,组成青年兴乡先锋队,重点打造青年兴乡的示范典型。
兴乡青年讲述乡村振兴故事
在全国各地,一批批青年创业兴乡人才正积极投身乡村这片热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启动大会上,来自广东、四川、广西等地的5位兴乡青年和乡村CEO代表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丁球凤是一名从事乡村建设及经营的90后,她以清远市石坪村“三地活化”为例,分享了与团队一起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故事。2022年8月,丁球凤与团队走进石坪村,因地制宜,对300亩农田进行改造提升,以“清溪绕屋花连天”优化乡村水系,提升农村的人居环境,将农村“三清三拆”出来的空间,按照“四小园”的做法,实现生活空间经营化。他们用了26天的时间,把一个平平无奇的小村落打造成老百姓喜闻乐道的“网红村”。通过一年的打造,石坪村项目成为“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的示范点。
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兴乡青年黄金,放弃在“互联网大厂”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带着一群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的乡亲,开始发展无花果产业,期间遇到诸多困难,险些失败,幸运的是他在关键时刻参加了培养计划,在专家导师的指导下,和其他志同道合的农民合作社和农业公司一起形成只做加工和销售的联合体。现在他们的联合体已经成为家乡的明星企业。
曾在深圳衣食无忧的杨紫锋,如今在云南农村种茶树做茶叶。在外拼搏10余年,从服务员做到店长的蒙艳辽重新回到家乡的大山中,组建了“马海小嫂子艺术团”。从小受外公影响痴迷于化橘红的廖志略,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成为当地化橘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讲述了自己的返乡动机,道出很多返乡青年的心声:“我在网上曾看到这么一段话,我们接受高等教育正是为了帮助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我们贫困的家乡。”
本次大会还设置了青年创业兴乡集市,为广大青年们搭建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交流。华南师范大学果潮联盟实践团的李心昀向记者表示,在深入肇庆市黄田镇实地调研后,发现当地果农对电商及互联网平台不熟悉,仍走着传统批发商的销售路径,团队决定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砂糖桔的销售渠道,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出大山,扎扎实实地把助农实践落到实处,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