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务动态

海岛旅游“闯新路” 打造“海上新广东”

时间:2024-10-08 10:23:42 来源:南方日报 文号: 【字体: 【打印】

【编者按】

  广东拥有海岛1963个,其中有居民海岛57个,无居民海岛1906个,海岛总数和岛岸线长度位列全国第三。海岛总面积1513平方公里,位列全国第二。丰富的海岛资源,为广东发展“跳岛游”提供了广阔空间。

  2019年,时任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带领省自然资源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到珠海、汕尾等地的海岛深入调研,系统谋划广东“跳岛游”的发展路径。

  作为广东省海洋主管部门,省自然资源厅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加强政策供给,保障要素需求,先行先试,全力推进示范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岛岸联动、岛岛互动、岛海互补、岛群协同融合,将广东海岛打造成海上旅游的重要增长点,持续激发海洋经济活力,为打造“海上新广东”注入蔚蓝力量。


微信图片_20241008102029.jpg


  国庆节前夕,在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广东重磅推出20条主题旅游精品线路。其中,一条涵盖汕头、汕尾、珠海、江门、阳江、茂名、湛江等地海岛的“海上风光跳岛游”线路备受关注。这条线路串联广东多个海岛,或自然观光,或休闲度假,或文化探秘,让游客尽享海岛的浪漫风情。

  早在去年11月,在2023年“绿美广东・关注海洋”合作交流活动上,“跳岛游”文旅模式一经提出,便备受关注。广东作为海洋大省,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海岛资源,已然成为海岛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全省海岛旅游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态势,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海岛旅游应势出新

  深入挖掘海洋资源潜力

  珠海三角岛,这座曾因采石开发而生态受损的无居民海岛,经过“改土、净水、复绿、造景”的生态修复,如今已焕发新生,形成山、水、鸟、林、草、海相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依的生态景观。

  在旅游开发方面,三角岛被命名为“长琴国际音乐休闲岛”,由华发集团旗下九洲控股集团建设运营。国庆黄金周期间,该海岛举办了“长风逐浪”系列活动。“听朋友推荐来这里度假,果然名不虚传。国庆期间活动很丰富,一家人度过了一段难得的悠闲时光。”来自广州的游客李女士说。

  三角岛的文旅开发探索,正是广东海岛旅游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广东海岛资源禀赋优越,主要体现在海岛数量众多、近岸集聚、资源丰富且价值突出。数据显示,广东拥有海岛1963个,其中有居民海岛57个,无居民海岛1906个;海岛总数和岛岸线长度位列全国第三;海岛总面积位列全国第二。全省近七成海岛分布在距离大陆海岸10千米的海域范围内。部分海岛毗邻港澳,周边海域航道密集,与全球其他国家地区往来便利。

  在政策层面,《广东省海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年)》明确了可用于旅游开发的海岛共计195个,这为海岛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清晰指引。

  近年来,广东海岛的开发利用也在稳步推进。有居民海岛如海陵岛、南澳岛、横琴岛等,其海洋旅游产业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无居民海岛如三角岛、牛头岛等,也在积极探索旅游开发新路径。

  全省海岛旅游资源中,有全国第二大群岛川山群岛,是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驿站;有以沙滩闻名的湛江东海岛,其拥有长达22千米的全国最长海岛沙滩;有以地形地貌景观吸引游客的小星山海蚀地貌、放鸡岛“南天飞石”等;还有以动植物资源独树一帜的深圳内伶仃岛、珠海担杆岛自然保护区等,其猕猴等生物资源丰富;更有以人文景观为亮点的,如以威远岛炮台为代表的国防军事遗址、以海陵岛“南海Ⅰ号”为代表的海上丝绸之路遗迹……如此丰富的海岛旅游资源,为“跳岛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解锁“跳岛游”新模式

  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

  10月1日,汕尾市启动了“向大海出发遇见好玩汕尾”2024年国庆黄金周文旅系列活动。作为此次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汕尾“跳岛游”暨“蓝海豚6”高速客船启航仪式成功举行。

  “乘船游览途中,游客们不仅能够欣赏到汕尾周边岛屿的秀丽风光,还能够沉浸式地感受汕尾渔歌的魅力,聆听红色经典故事等。”汕尾市蓝海豚文旅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中青透露。“蓝海豚6”是一艘高速双体船A类客船,可以搭载85名乘客和最多6名船员。该船的顺利启航,标志着汕尾市“跳岛游”海洋文旅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跳岛游”作为一种创新的海上旅游模式,为游客带来在海岛间穿梭的独特体验。想象一下,从一个海岛“跳”向另一个海岛,游客如同开启“盲盒”般打卡一座座海岛。一岛一主题、一岛一亮点,是这种旅游模式的魅力所在。

  在广东,省内“跳岛游”正朝着跨市域东西走向的跨岛协同方向发展,积极培育和优化滨海“一程多站”精品旅游线路,不断加强广州、深圳等城市间的邮轮旅游合作,依托邮轮母港带动“跳岛游”发展;而跨省域“跳岛游”则朝着“粤桂琼”“粤闽”合作的方向稳步迈进,依托粤桂闽琼区域海岛资源占全国超50%的体量优势,强化省际旅游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的海上旅游还致力于跨大洋、向极地挺进。近日,由广东旅控集团携手广东港航集团以及行业企业共同打造的国内首个极地邮轮品牌——66度极地邮轮品牌正式发布,将为中国游客提供极地旅行服务,开启国内极地探险“破冰之旅”。

  推动海上旅游高品质发展

  拓展海上发展新空间

  “跳岛游”为游客带来全新旅游体验的同时,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通过整合各海岛资源,旅游产业链得以进一步延伸,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以汕头南澳岛为例,文旅产业的兴起带动了当地民宿业的发展。许多闲置房屋被改造成特色民宿,吸引了众多游客争相预订,当地的渔民也纷纷转型,开展海上观光、渔家乐等旅游项目,增加了收入来源。

  然而,随着“跳岛游”的日益火爆,海岛管理和保护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9月25日至26日,在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省政协专题调研组作“围绕打造‘海上新广东’,深入挖掘海洋资源潜力,持续激发海洋经济活力”专题调研情况报告。根据报告,广东海洋经济服务不断加强,海域海岛精细化管理持续深化。建议大力推动海上旅游高品质发展。

  近年来,广东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系统推进海岸线生态修复、魅力沙滩打造等“五大工程”。2023年,东澳岛等7个海岛入选全国首批“和美海岛”。此外,广东还不断加强海岛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如设立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将“南海Ⅰ号”和“南澳Ⅰ号”的发现海域列为省内第一批水下文物保护区等。

  全省海岛旅游配套设施也不断完善。海岛通达性显著提高,大部分有居民海岛已建有码头或渡口,全省30多个有居民海岛通过连岛大堤或跨海桥梁实现与大陆相连。岛内交通和基础设施也得到改善,实现水电稳定供给和垃圾有效分类处置。这些措施为“跳岛游”的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

  可以预见,随着海岛旅游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广东“跳岛游”将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文旅新选择,为打造“海上新广东”,持续激发海洋经济活力贡献力量。

  ■专家观点

  广州美术学院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副教授梁迪宇:

  “跳岛游”是大湾区

  文旅创新突破口

  在一次偶然机会下,我从广州驾车2小时到香洲港,相继前往东澳岛、庙湾岛、桂山岛,再返广州,过程中体验了东澳岛环岛徒步、庙湾岛海域海钓、桂山海产购物,实现一次3日2夜的“跳岛游”。结合本次出行体验,我对“跳岛游”这一旅行模式的必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与分析。

  “跳岛游”是指游客在一次旅行中游览多个岛屿,体验不同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跳岛游”具有显著优势:首先,珠江口及周边海域有众多岛屿,具备开展“跳岛游”的天然条件;其次,大湾区内完善的交通网络,使得岛屿间的联通更加便捷;再者,每个岛屿都蕴含着独特的风景与文化,能够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在当下,短途、深度的旅游形式越发受到青睐,“跳岛游”恰好契合了这一趋势。通过大力发展“跳岛游”,能够带动岛屿经济发展,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将有助于大湾区在文旅创新领域找到突破口,进而提升其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

  同时我们需制定严格的环保措施,确保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并行;加强岛屿间的交通和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游客体验;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提升“跳岛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全球文化和旅游业不断变革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通过创新文旅体验方式,特别是发展“跳岛游”,不仅可以满足当下市场的需求,还能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借鉴全球成功的文旅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大湾区有望成为引领中国乃至全球文旅创新的标杆。


微信图片_20241008102038.jpg


  原文链接:广东探索“跳岛游”文旅模式,持续激发海洋经济活力——海岛旅游“闯新路” 打造“海上新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