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属动态】以“双高”示范省建设为抓手,推动地质环境监测事业迈入新征程
为进一步推进地质环境监测事业转型升级,日前,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召开会议,传达学习2021年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意见。
会议指出,“十三五”期间,总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模范机关创建为驱动,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做到“三个坚持”,把鲜明政治导向贯彻地质环境监测事业始终。聚焦省级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管理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服务大局,从过去单纯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监测预警等技术支撑转向推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能力建设,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坚持稳中求进,从单一地质环境调查转向双评价有力支撑,从单一地下水动态监测转向成果综合应用,从单一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转向生态修复利用,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坚持创新发展,从过去完成项目任务转向产学研用相结合,提升地灾防治“技防”能力。
会议强调,“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期间,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省委省政府和省自然资源厅工作部署,紧紧围绕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双高”示范省建设目标要求,全面落实《广东省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行动方案》,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加强党的建设,锻造坚强有力战斗堡垒。要加强政治建设,抓好“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的贯彻落实,建立完善政治要件办理台账清单,加强督办检查力度。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工作形势,督导检查责任落实情况,把牢宣传稿件的质量关,及时报告意识形态工作。要强化理论武装,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提高第一议题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学习研讨次数和质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加强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加强党性锤炼,强化党员干部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夯实支部基础,深化“1+3”支部品牌建设,落实基层党组织制度,巩固提升模范机关创建成效,推动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深入融合、互促共进。修订完善现有的28项制度,制定印发《党支部学习管理制度》《模范机关创建实施办法》《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按时完成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做好入党积极份子培养工作。要深入调查研究,加强与各级地质环境监测部门和地质部门的沟通交流,共同围绕工作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着力解决难点痛点问题,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风险隐患防控能力,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体制、技术标准、治理体系建设。要守牢廉洁关口,严格落实省厅关于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通知精神,在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的同时,要切实加强风险防控工作,按照“六个不准”“六个遵守”“六个严格”抓好落实,建立健全项目廉政档案,不仅要“快花钱”,而且要“花好钱”“廉花钱”,纵深推进“阳光资金”工程。
聚力地灾防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抓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重点完成“五个一”工作任务。编制“一个规划”,在衔接国家关于加强调查与风险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与避险移民搬迁、技术装备现代化等四个方面任务要求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做好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编制。建设“一个平台”,加快推进地质灾害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倒排工作时间,确保6月底完成1+7+1相关建设。建立健全纵向连接省、市、县、乡镇,横向连接多部门、多单位的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等工作机制。织密“一张网”,在完成大型以上隐患点专业监测全覆盖的基础上,指导各地在汛期前完成1050处隐患点专业监测建设,加快建成地质灾害专业监测“一张网”,加快推进440处隐患点视频监控建设,实现地质灾害实时在线智能化监控。指导“一批综合治理”,协助省厅制定各有关地市2021年工作计划任务目标,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全面查明工程治理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为省厅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与省地勘单位深度合作,推动解决工程治理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和质量问题,指导各有关地市加快完成大中小型隐患点工程治理。完善“一张图”,探索开展地质灾害风险区管理,推进防控方式由“隐患点防控”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转变,将风险区纳入地质灾害智能化预警系统管理,区内群众纳入监测预警范围,形成评价防控“一张图”管理,实现对隐患点受威胁群众精准发布预警。
要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落实早信息更新、早巡查排查、早分析研判、早监测预警、早宣传培训“五早”要求。提早做好群测群防人员信息更新和核对工作,督促指导各地落实“三员共管”1331群测群防管理责任。提早巡查排查,协助省厅做好重点市县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工作和巡排查业务培训,指导地级市科学开展地质灾害巡排查工作,提升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灾险情能力。提早分析研判,根据2021年气候趋势预测,研究分析划定地质灾害重点防御区域,有针对性地部署相关防御措施。提早监测预警,结合已有的短信息发布渠道,增加构建多媒体终端、微信公众服务、地质灾害信息服务APP等发布渠道,以最高效的速度,发布到受威胁群众中,帮助各级部门组织动员,指导人民群众应急避险;及时启动预警响应,指导督促有关市、县迅速启动预警响应。提早宣传培训,开展模拟演练、技术培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使用无人机等先进设备的实操水平。加快编制完成一套(7本)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培训教材,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各级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加强与团省委联系,培训一批志愿者,组织其进村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
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常态化生态修复监测。加快推广大宝山多金属矿、平远仁居稀土矿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示范项目成果,利用遥感、无人机等技术开展每年1次生态修复效果监测,建立生态修复数据库,为矿山土地复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提供依据。推行市场化矿山生态修复。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潜力评价,为我省推行市场化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基础数据。配合省厅健全市场化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机制,推行市场化矿山修复模式,提高修复效率。进行科学化生态修复研究。联合矿山企业、生态修复企事业单位开展生态修复技术和标准研究,为全面推动我省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开展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摸清广东水资源家底,评价地下水资源及开采潜力,统筹地下水监测站网,完善地下水资源信息系统,为地下水资源管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地下水污染防治等提供科学依据。开展监测成果综合应用。开展广花盆地隐伏岩溶区地面塌陷专项监测和珠江三角洲—雷州半岛地面沉降专项监测,建立广东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的区域监测网络,为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问题研究等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建立与水利、环保部门的资料成果共享机制,共同谋划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二期项目。重点针对数据下游的应用对象,打通服务壁垒,争取获得地方政府支持,实现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单位与地方政府对监测站点的共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