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务动态

【厅属动态】可视化综合展示全生命周期监管 临时用地监管与恢复项目有“鲜”招

时间:2020-11-10 17:26:43 来源:本网 文号: 【字体: 【打印】

近年来,我省结合本省实际加强临时用地管理,对临时用地的范围和使用期限、临时用地的恢复标准和措施、临时用地审批职责和监管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全面掌握我省临时用地的总体情况、强化临时用地批后监管及使用后恢复、完善临时用地制度,省测绘院依托历史土地年度变更、地理国情监测、遥感影像及批准使用资料等海量数据资源,在第三次国土调查对临时用地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2020广东省自然资源省级专题监测——临时用地监管与恢复监测项目(以下简称“临时用地监测项目”),对我省所有存量、新增临时用地开展“逐图斑、全生命周期”监管,摸清临时用地使用后的现状及恢复情况,实现“查清存量临时用地现状、压实临时用地恢复责任、提升临时用地监管水平”的目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专题性国情监测项目开始时间较晚,加上前期业务需求对接不顺畅,很多需求未明确。省测绘院院迅速抽调技术骨干组建了8人项目团队,迅速着手推进项目进度。

2个月完成横跨10年、超50TB数据量图斑划定

临时用地监测项目横跨时间周期长,其中最早的一宗临时用地是2010年批准使用的,而最新的临时用地则已经到了2020年,时间跨度超过10年、监测范围覆盖全省21个地市。同时,数据资料涉及全省历年影像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基本农田数据等海量参考数据,数据总量超过50TB,仅申请数据就需要1个多月时间。如何高效、优质完成全省全部存量临时用地监管与恢复监测工作成为了摆在项目组面前的难题。

为此,项目负责人采取“流水作业、一岗多责、灵活分工、责任到人”的工作模式,面对数据申请慢、海量参考资料等情况,采取分县区、逐图斑作业模式,建立图斑周边缓冲区,通过裁剪无关范围数据,最大限度减少数据体量;面对工作量大、人手不足等问题,实现流水作业模式,加强技术培训,实行一岗多责,灵活机动开展自查互查工作;面对时间紧、需求反复等情况,毫无怨言加班加点,利用周末、节假日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最终,这个“硬核”团队仅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全省横跨10年、超50TB参考数据量的临时用地图斑生命周期划定工作,并对使用前、后历年土地利用现状、影像进行了对比分析,基本摸清了存量临时用地现状。目前,团队已基本完成项目主体工作,顺利完成一检工作,正在申请二检。


20201020001.jpg

临时用地生命周期动态监管平台界面


全生命周期监管“打通”临时用地管理

项目开展以来,省测绘院抓好谋划部署,主动对接、靠前服务,积极推进与省厅相关处室需求调研、设计书编写、数据资料申请协调、成果展示等方面工作,把全省存量临时用地创造性地划分为正常、异常、恢复、待恢复四个生命周期,将临时用地管理纳入全生命周期监管。

临时用地怎样批?批后临时用地如何监管?到期后是否恢复?项目通过对比历年土地利用现状、影像、外业照片等资料,科学划定临时用地生命周期,基本摸清了全省存量临时用地家底,实现了对临时用地使用过程中用途变更、面积超限等行为的监测发现,强化了对到期临时用地复垦恢复的监督预警,为后续加强临时用地监管决策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BI让临时用地监管与恢复数据“更好看”

项目利用BI对成果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只需轻轻一点,项目团队便能动态掌握每一宗临时用地的使用与恢复情况,为“摸清家底、压实责任、提升监管水平”提供了直观、全面的技术保障。BI成果展示平台既可以满足相关业务部门对全省的每一宗临时用地使用情况进行查询,又能直观、简洁地从全省宏观层面展现临时用地面积、图斑数、用途、占用耕地、占用基本农田、异常、复垦等情况。通过BI和GIS技术的结合,通过图形化的手段,让用户更直观、更快速、多维度地了解信息和获取信息,突破了传统的“叠图斑、套影像、查属性”的模式。

https://v.qq.com/x/page/z3164wireo0.html

(BI演示过程)

接下来,项目团队将紧贴省厅相关处室业务需求,为实现临时用地“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监管提供更多测绘技术支撑,不断强化技术保障能力,提升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