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近在前,“海之角”不遥远,自然资源力量助力焕新颜
“天之涯,海之角”,被称为“海之角”的湛江雷州市企水镇海角村如同一个“隐秘的角落”,但它并没有被遗忘。一幅美丽乡村的建设新图景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多方奔走,新渔船重新点亮脱贫的希望
午后,暴雨初歇,陈佩凤便穿上水鞋、戴上渔帽和手套,赶往停靠在内海湾的新渔船上清理渔网。“本来都想去珠三角打工了,没想到忽然有了艘自己的渔船,这样的话,两公婆也不用跟孩子分开,挣钱顾家两不误……”,陈佩凤一边忙碌着,一边说起了新渔船的来龙去脉。
陈佩凤家里有4个年幼的孩子,一家人的生计原本靠丈夫陈秋龙与亲戚合作经营的小渔船维系着。今年3月,陈秋龙的小渔船在内海湾捕渔时,不幸与其他船只发生碰撞,船体严重受损,船上设备基本报废。沉船事故的发生,让这个刚刚看到脱贫希望的家庭又变得捉襟见肘起来。
“孩子还小,我们没有文凭,又没有技术的……”,正当陈秋龙跟陈佩凤一筹莫展之时,由沈志宏、池典赐、陈晓欣组成的新驻村工作队一接棒后,就登门数十次帮他们想方法、找路子。
“沈书记他们一到任,就马上来我家了解情况,给我们想了很多方法,让我们到养鸡场帮忙,跟着‘粤菜师傅’学习做面点、做菜,还帮我们申请到5万元的银行贷款,才有机会买了这艘玻璃钢材质的渔船!”陈佩凤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原来第一次上门走访后,驻村工作队就将陈秋龙家的情况牢牢记挂在心上,时时留意有无最佳的帮扶方案。当看到当地银行推出了无抵押小额贷款后,驻村工作队队长沈志宏便立马奔走联系,很快就帮陈秋龙夫妇申请到5万元的小额信用贷款。
再加上从亲戚朋友处借来的1万3,陈秋龙夫妇购进了一艘二手玻璃钢渔船,重启了脱贫奔康的新生活。
“这是船买回来的第10天,期间出了3天海,还没除开成本,大概有2000块的收入”,陈秋龙掰着手指算了这么一笔账。“之前的小木船只能在内海捕鱼,出不到外海,捕捞的品种、数量很有限……”,一旁的陈佩凤补充道。
除了收获一艘新渔船,陈秋龙一家在今年5月还收到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基层党组织省自然资源宣传教育中心党支部送来的新空调和新洗衣机。新渔船、新家电、三年前搬进的新居,处处流露着新生活的气息,“真的很感谢,感谢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陈秋龙夫妇对未来生活有了新的规划。
“一对一”结对帮扶,让扶贫更有温度
同陈秋龙一样,村中其余65户贫困户也都收到了来自“一对一”结对帮扶基层党支部的爱心物资。
今年以来,为使帮扶更为精准、落实到户,省自然资源厅以“党建扶贫”为抓手,组织开展基层党组织“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让贫困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帮扶成效中提升幸福感、获得感。厅52个基层党支部与海角村66户贫困户结对后,便把贫困户的需求、期待作为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贫困户李远收到厅机关用途管制处党支部送来的电脑时,高兴得难以自抑,“真的是雪中送炭,儿子正在读高二,有了电脑,就不会因为疫情影响耽误学习了”。
“疫情也阻挡不了我们的真情”,据厅人事处杨雪介绍,受疫情影响,很多单位便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不见面”的方式了解结对帮扶贫困户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的困难和需求,“有些基层党组织还很走心地制作了爱心慰问卡鼓励结对帮扶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
捐赠的爱心物资除了电视、空调、洗衣机、冰箱、热水器等家用电器,摩托车、电脑、衣柜、饭桌等生活用品,还有渔网、蟹笼等捕捞作业工具。“种类五花八门的,基本是根据贫困户的需求量身订购的”,杨雪说。
贫困户收到的捕捞工具
低保贫困户李中就收到了心心念念的渔网,有了捕捞工具的助力,李中坦言,干起活来事半功倍。
“不想要空调,要渔网”,李中当时的需求也令“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厅机关财务处党支部同志感到错愕。面对这样的疑惑,李中笑着说,“有了生产工具,就可以挣钱,挣了钱,空调、电视这些不就可以买到了吗?”
旧村焕新颜,美丽海角未来可期
这份自食其力的底气不仅来自于李中的勤劳肯干,也来自于他对驻村工作队的信任和脱贫攻坚事业的信心。“短短几年,海角村的变化就这么大,我们是没有想到的”,李中说。
“这几年变化特别大,不仅解决了‘行路难’‘饮水难’‘回港难’等问题,垃圾堆积如山、污水横流都没怎么看到了,蚊虫也少了很多,村容村貌日新月异,很多年轻人回来看到村里的变化,说差点认不出了”,村支书李妃康也发出同样的感慨。
据统计,自2016年对口帮扶以来,海角村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3862.5元增长到2019年的17699.53元,全村建档立卡的66户317人已全部达到退出标准。
通过省自然资源厅的自筹资金和地方政府新农村建设资金,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努力下,海角村完成了全村道硬底化、亮化、绿化,实现了供水、垃圾、污水处理“三集中”,并且新建了卫生站、公共厕所、体育休闲广场等。
去年下半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厅又筹集了1400多万元,用于村里5个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的建设。即将投入使用的海角小学教学宿舍便是这5个民生基础设施项目之一。
即将投入使用的海角小学教学宿舍
极具设计感的现代公寓,宽敞明亮的起居空间,令海角小学的不少老师喜出望外。“我们老师也没想到能在这里住上这么好的宿舍,以后不用再跑到镇上租房子,然后一大早骑着个电动车在6点半前赶回学校了。看到这么温馨的住所,也会有种想要更加努力工作的劲儿。”海角小学校长郑学开心地说着。
除了崭新的教学宿舍,面向操场的文化墙也因惟妙惟肖的墙绘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今年5月中旬,碧桂园集团进驻海角村后,省自然资源厅便联合碧桂园开展村庄建设,助力海角村村容村貌再提升。
走在如今的海角村,空气清新、流水潺潺、绿意葱茏。古色古香的候车亭、争奇斗艳的花圃、栩栩如生的墙绘,更是将这幅美丽乡村的建设图景点缀得生机盎然。
除了海角小学教学宿舍项目,便民服务中心项目、海角村海岸线生态修复项目、红树林休闲观光设施工程等项目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因地制宜做好、做足‘海的文章’,用雷州经验解决海角问题”,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指出要继续立足海角村的海洋资源禀赋优势,探索红树林、滩涂、沙滩等海洋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系统性、整体性提升村容村貌、人居环境的建设,助力“生态渔村、文明海角”的打造。
新起点,美好生活不再遥不可及
如果说海角村旧颜焕新貌的变化让村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那么一系列就业培训则为贫困户脱贫奔康打了“强心剂”。
如何让贫困户长效脱贫,夯实村民持续增收的能力,是驻村工作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帮助贫困户拓宽就业渠道,驻村工作队通过“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平台,积极引进资源,让贫困户在家门口提升就业技能。
日前,工作队联合碧桂园举办的“粤菜师傅”培训刚落下帷幕,贫困户陈胜之子陈儒庆就在翘首等待结业证书的颁发。
“没想到在家门中就能跟着师傅学习烹饪!”陈儒庆兴奋地说。据工作队队员介绍,陈儒庆原本有机会报考技校学习厨艺,但因家庭经济困难,放弃了升学的机会,直接出外打工去了。本以为就这样与向往的职业擦肩而过,没想到“粤菜师傅”培训弥补了他心中的遗憾。
了解到“粤菜师傅”培训的开课信息后,陈儒庆第一时间报了名,并且每晚早早来到课堂,如饥似渴跟着师傅学习面点制作、粤菜烹饪技艺。
“希望有机会走上职业‘掌勺人’的道路”,现在的陈儒庆在继续打工的同时,也在等待着结业证书的发放,憧憬着在灶台与汗水中走向新生活。
觉得美好生活不再遥不可及的还有陈秋龙一家,“有了这艘船增加收入,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外债尽快还清,然后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慢慢改善生活。”陈佩凤说,对他们而言,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