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务动态

“两山理论”实践的南粤自然资源生动样本

时间:2020-08-03 10:54:13 来源:本网 文号: 【字体: 【打印】

  “要大力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切实当好南粤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成立伊始,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光荣同志就多次强调,全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三位一体”守好耕地红线,守牢看住粤北生态屏障和南部沿海生态防护屏障,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近年来,广东自然资源厅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自然资源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今年以来,该厅坚持一手抓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手抓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取得了显著成效。

  发挥规划龙头作用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走在全国前列

  一直以来,广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加快编制“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

  2019年7月,广东在全国率先印发《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了省级规划编制的工作要求、内容及阶段性安排等,并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始终,统筹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一盘棋”。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广东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强化底线约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统筹陆海、城乡空间以及流域上下游,明确生态修复的目标任务、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系统研究解决部分地区河段水污染严重的问题,实现国土空间生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同时,统筹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一盘棋”,坚持高站位宽视野谋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形成“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支撑美丽广东建设、推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截至目前,广东已在全国率先形成了省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成果、主体功能区评估优化成果,为国家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制定工作提供了实践经验。率先形成省级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初步成果。除了省级规划,广东还选定部分地区开展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相关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以揭阳市为例,该市在规划编制中强化生态共保,共建汕潮揭“三江联通”生态格局,通过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工程,保障民生、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有效推动汕潮揭三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揭西县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思路,点面结合、串珠成链打造国家全域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全市生态发展示范区。在海洋生态方面,该市在规划编制中,重点梳理137公里海岸线和1336平方公里海域,严格保护2394平方公里的海洋保护区,保护龙虾、海龟、人工鱼礁礁体的良好生活环境,保障35%的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

  又如,佛山市南海区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破立并举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集聚,培育出8万亩城乡发展新空间。综合规划基础设施、公共配套、科创载体等超过6万亩的项目群。同时,推动控规全覆盖,刚弹结合,明确传导要素及传导要求,形成现状图、管控图、规划图三张图动态更新。其中刚性传导内容以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管理单元边界、结构性蓝绿线、紫线等定界管控要素,区级及以上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定点管控要素为主。

  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措施

  2020年3月,国务院和自然资源部将用地审批权全部授权委托给广东试点实施。广东切实用好国家赋予的用地审批权,依法依规、严谨细致做好具体承接实施工作,严格落实国家审查要求。建立建设用地审查会审制度,对建设项目用地涉及的规划计划、耕地占补、地类权属、征收土地、矿产压覆、违法用地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全覆盖审查,做到无遗漏、无死角,确保落实国家“放权不放松”要求不走样。

  同时,明确要求严格审查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等情况,对重大建设项目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面积较大或土地征收面积特别大的建设项目用地,视情况提请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严格落实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耕地保护制度。

  开展“三旧”改造 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资源

  当前,土地资源支撑依靠新增建设用地的路径已难以为继,坚持向存量土地要空间,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已成为土地利用的主方向。

  2008年以来,广东省政府和原国土资源部合作共建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省,将“三旧”改造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持续深入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有效保障了高质量发展用地需求。

  2019年广东省委将推进低效用地升级改造列为《广东省推进实施创造型引领型改革行动方案(2019-2020年)》十三项改革行动之一,强调以土地空间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为重点,以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为重要平台,全面提升存量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省政府研究制定《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动“三旧”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聚焦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推动“三旧”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

  截至2020年上半年,广东省累计投入改造资金1.69万亿元,改造项目1.29万个,实施改造面积84.5万亩。通过“三旧”改造,广东省累计节约土地20.8万亩,节地率达42.5%;共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4498个,占改造项目总数的56%,改造后当年实现产值(营业收入)约为改造前的1.83 倍;“三旧”改造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提供用地6.2万亩,新增公共绿地9234亩,保护并修缮传统人文历史建筑777万平方米,建设公租房、人才公寓面积约440.9万平方米;共完成旧村庄改造面积17.3万亩,村集体收入增加77.1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村级工业园改造已成为近年广东旧改的主阵地。以佛山顺德为例,村级工业园“工改工”的比例较之“工改商业”“工改商住”明显提升。目前,已实施或完成改造的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中,“工改工”面积占比达43%,比实施省支持政策前的 28.61%,上升了14.39%;“工改商住”面积占比21%,较实施前的52.6%,下降了31.6%;“工改商业”占比为3%,较实施前下降了0.29%。

  坚持山水林田湖海生态系统修复 筑牢生态保护屏障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促进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2019年6月,广东正式启动了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评选活动。共收到18个地级以上市54个申报案例,涉及8个整治修复类型。8月底,组织专家对54个申报案例进行了初审,筛选出30个“十大范例”候选案例。组织专家分3组对30个候选案例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打分,同时将30个候选案例在“南方+”媒体平台进行为期1个月的网上投票评选、集中评选。最后综合线上、线下得分,评选出10个“十大范例”和10个“十大范例提名”。“十大范例”评选坚持生态优先、突出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统筹考虑案例类型及分布区域。

  最终,韶关市凡口铅锌矿矿山、韶关市大宝山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湛江市三岭山、佛山市河心岛、江门市沙坪河、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垛基果林湿地、深圳湾滨海红树林湿地、珠海市淇澳红树林湿地、东莞市华阳湖湿地、汕头市南澳岛蓝色海湾入选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

  本次评选活动由广东自然资源厅牵头,评选案例涉及山、水、林、田、湖、草等众多领域,生态环境、水利、住建、林业等多个部门积极参与,充分彰显了自然资源部门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职责使命。

  据悉,评选申报案例来自全省18个地级以上市,类型涉及土地整治、海洋海岸带海岛生态修复、河流水域生态修复、矿山生态修复、湿地修复、林地山体生态修复、古道古驿道修复、综合整治修复等8个类型。按照项目申报、初审筛选、实地考察、网上投票、集中评选、结果公示等程序开展评选,既有专家评选又有大众参与,既有实地考察又有集中评选。

  通过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评选及宣传,集中展示了广东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措施、成效,体现了广东自然资源部门作为生态文明主力军的担当作为,也提高了公众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很好地宣传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继续推动“两山理论”在广东自然资源结出更多丰硕果实

  根据今年重点工作安排,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将采取四大举措,持续深入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推动“两山理论”在南粤大地落地生根、结出更多丰硕果实。

  一是全力强化规划统筹和制度构建。围绕“实现安全功能、实现生态功能、兼顾景观功能”三大重点,积极开展生态修复规划专题研究,组织编制《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0-2035年)》,部署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围绕山、水、林、田、湖、海六大要素,构建涵盖土地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林地与湿地保护修复、海岸带与海岛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操作指引和技术指标。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鼓励市场化、多元化补偿。

  二是大力推进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建立大湾区生态修复项目库。指导韶关市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工作。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开展造林和现有红树林提质改造。持续推进海岸线生态修复、滨海湿地恢复、生态海堤建设、魅力沙滩打造和美丽海湾“五大工程”,加快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推进矿山石场治理复绿工作,确保2020年完成600公顷治理复绿任务。

  三是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按照自然资源部统一部署,选择不超过20个乡镇开展试点,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

  四是推进新一轮国土绿化大行动。2020年造林更新335万亩,绿化美化乡村约1600个,建设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6.6万亩,促进生态公益林扩面提质。强化局部石漠化沙化生态治理。全面摸底排查露天矿山情况,依法分类开展综合整治,严格新建矿山建设标准,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按时完成国家部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