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动态

佛山:点状供地改革小切口,撬动乡村振兴大能量

时间:2025-02-02 01:46:55 来源:本网 【字体: 【打印】

为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推动“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走深走实,佛山用好用地政策、优化报批方式和供地模式,用点状供地破解乡村产业项目用地难瓶颈。2024年12月,佛山首宗“点状供地”17.28亩,企业用地成本大幅降低,土地资产有效盘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持续激发。









一、用好“乡村振兴”用地政策,解决项目落地难题




一是用好“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政策,编制《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六和村村庄规划(2019-2035年)》,明确管理图则中涉及建筑密度、绿地率、用地后退红线等指标管控要求,为该项目建设提供规划管控依据。二是用好城镇开发边界外项目准入政策,优化完善用地用海规划数据库成果,为该项目地块落实17.3亩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三是用好乡村振兴项目省保障政策,积极申请将该项目纳入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获得省乡村振兴项目专项用地指标保障17.3亩,有效解决城镇开发边界外乡村产业项目及其所需基础建设和公共设施落地的用地规模和用地指标问题。




二、采用“只转不征”报批方式,兼顾项目三方利益




该项目摒弃过去全征全转的模式,实施“只征不转”模式,对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依法办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但不予以征收,仍保留农民集体所有性质,有效兼顾企业、村集体以及政府利益。一是为企业降低一次性用地成本,让企业资金流更充足,项目建设更有保障。二是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持久活力,为村集体带来了每年10.44万元的土地租金收入,让村集体和村民能够长期稳定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三是有效缓解土地征收补偿带来的财政资金压力,为地方财政节省了约187万元的征地成本,减少了因征地工作产生的社会矛盾和维稳风险。




三、实施“点状供地”用地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该项目经营用地总面积480亩,主要生产和养护花卉苗木,其中点状供地面积17亩,主要经营农家小院、山泉泳池、舞台、园林餐厅、观景平台、综合服务区,仅占园区总面积的3.6%,实现了建设项目的精准用地。通过实施“点状报批”,该项目摒弃了过去大面积开发的模式,因地制宜、节约集约开发建设,按照“建多少、转多少,供多少”的原则进行用地报批和土地供应,在满足项目需求的情况下,尽量少使用建设用地,解决了乡村土地承载能力不足、项目难以落地的难题,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四、鼓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一是带动产业发展该项目不局限于花卉树木种植采摘,而是通过完善民宿、游乐设施、餐饮等观光游玩配套设施,将种植业、农业区域转变为集花卉树木种植、农业科普、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园,实现产业的多元联动发展,推动项目片区从单一型“一产”向复合型“一二三产”的转变。二是提高村民收入。该项目整个园区预计建设成本投入约5000万元、营业成本投入约1726万元,项目建成后门票、游玩、餐饮、花卉生产及其他业务收入在内的项目年总收入估算2650万元,同时将带动农家乐、乡村民宿、特色农产品销售等当地特色产业,为当地村民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和增加新的经济收入点。三是改善山区生态环境。该项目充分利用园地、林地、草地及其他农用地,种植花卉树木,依山就势开发建设,不仅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始生态风貌,而且保持了水土环境,美化了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