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动态

江门:全国首单!蓝碳深圳试点经验异地推广落地恩平

时间:2025-01-24 09:15:22 来源:本网 【字体: 【打印】

近年来,江门市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努力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路径。2024年,江门市自然资源局集结行业资源与优势,联合恩平市学习借鉴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结合江门发展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依托深圳市场化优势、蓝碳领域专业技术力量和恩平市红树林生态资源,共同构建蓝碳资源开发与跨区域交易协作机制。11月20日,江门恩平镇海湾国有红树林第一监测期内保护碳汇量5913吨在深圳交易集团公开拍卖,拍卖起始单价128元/吨,以336元/吨拍卖成功(溢价率162%),成交总金额超198万元,创下全国红树林保护碳汇单次拍卖总价新高,成功完成蓝碳“深圳模式”全国推广第一单、江门蓝碳“第一拍”,打造了全国蓝碳交易行业风向标。



基本情况


江门市共有红树林面积1284.69公顷,在珠三角地区体量最大,主要分布在新会、台山、恩平三市(区),其中,镇海湾的红树林连片面积682.41公顷(恩平市镇海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登记单元面积348.63公顷),占全市红树林面积的58.12%,是珠三角地区保存最完整、连片面积最大的原生红树林,分布群落丰富多样,也是宝贵的红树植物基因库和鸟类栖息地。



主要做法


01

规划引领,扎实推进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2017年到广西北海考察红树林时指出“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2022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强调要“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为我国红树林保护工作提供方向指引;2023年,考察广东湛江金牛岛红树林片区时强调“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


为优化提升红树林湿地环境与海洋生态功能,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红树林保护修复的工作部署及《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江门市近年来不断深化红树林生态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2021年,印发《江门市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规划营造红树林275公顷、修复红树林178公顷,稳步扩增红树林面积;同时组织开展江门市海岸线生态系统现状调查评估等工作,为红树林营造修复、滨海湿地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22年,将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纳入《江门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县级林长制考核;2023年,践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建设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推动绿美江门建设;2024年,印发了《江门市红树林湿地保护专项规划》,为今后红树林保护修复提供科学指引。

图片
02

勇于创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路径取得新突破。

一是建立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近年来,江门市高度重视“两山”转化实践,依托优质自然资源环境,重点开展生态产业化实践,发掘了恩平市通过生态产品交易中心促进“资源-资产-资本”转化、开平市全域旅游生态产业经营开发等一批具有推广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典型案例。其中,恩平市于2022年初成立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为全省首个生态产品交易中心。该中心涵盖资源收储、运营和金融服务等三大板块业务,构建“资源收储-资产整合-项目运作-产业发展-价值变现-强村富民”运作路径,对资源进行管理整合、转换提升、市场化交易和可持续运营,创新生态产品流转、收储机制,通过租赁、托管、股权合作、特许经营等四种“存入”模式,将相关资源经营权和使用权流转至该中心。交易中心将资源包装成生态产品,引入社会资本、市场主体开发运营,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开展以生态资产产权、收益权和碳汇权益等为抵押物的“生态贷”进一步提升资源金融属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康养度假、艺术文创等特色文旅产业,全面激活水经济,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实现自然资源资产流通溢价。


二是搭建恩平市生态产品实现机制展览中心,夯实生态资源管理基础。在全国国土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不动产登记成果开展工作,清晰界定恩平市镇海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登记单元面积348.63公顷范围内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者主体,划清不同类型自然资源之间的边界,全面摸清登记单元内各类自然资源的空间范围、质量和数量,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提供基础支撑。并建立恩平生态产品实现机制展览中心,强化对生态资源的管理,将恩平市的生态资源落地、上图、入库,形成全市资源一张图和生态资源库,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展示平台,通过数字化展示全市生态资源,呈现“一库一贷一中心 N 转化”建设成效,实现生态资源交易中心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展览中心的数据互联互通,使恩平市的生态资源清晰化、位置化、可视化,以及定期更新,确保数据时效性,实现了信息发布、交易等服务,助力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


三是借力借势借智开发蓝碳,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借助中国林科院的力量,测得第一监测期内(2010年8月1日至2024年8月1日)的国有红树林保护碳汇量为16555.47吨。推动恩平市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携手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镇海湾红树林保护碳汇的开发工作。2024年11月20日,镇海湾国有红树林第一监测期内保护碳汇量5913吨在深圳交易集团公开拍卖,通过6家参与拍卖企业105轮的激烈竞价,蓝碳“深圳模式”全国推广第一单、江门蓝碳“第一拍”——恩平市镇海湾红树林保护碳汇以336元/吨拍卖成功,由深圳市中成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竞得,成交总金额超198万元,创下全国红树林保护碳汇单次拍卖总价新高。

图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红树林就是“金树林”。红树林正在成为江门市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的生动实践。今后,江门市将继续大力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充分挖掘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探索“红树林+”生态产业发展新模式,实现红树林保护与利用的“双赢”,让红树林生态保护与发展成为侨乡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让红树林变“金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