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高质量构筑绿水青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珠海市高质量构筑绿水青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珠海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巩固和提升珠海生态优势,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擦亮生态环境金字招牌。
高质量开展生态文明相关规划。坚持以规划引领全局,高标准编制完成《美丽珠海绿化建设规划》《珠海市绿色基础设施(GI)专项规划》《美丽珠海—公园之城规划》《珠海市绿地低影响开发专项规划》《珠海市生态绿廊景观色彩规划》《珠海市湿地保护规划(2011~2020年)》等各项规划;同时启动并推进《珠海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0-2035年)》编制及三个专题研究,重点梳理全市生态系统现状特点,综合评价生态系统,明确全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总体格局、目标任务、策略路径和重点方向,策划安排各类型土地综合整治以及生态修复重点工程的规模建设计划。
高质量推进造林减碳成果显著。“十三五”期间,珠海市全面推进国土绿化碳汇造林等工作,全市各级财政投入森林城市建设资金46.45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0.50亿元,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2.21%,森林蓄积量增至243.4万立方米,森林储碳量达到11633.73百吨;持续实施碳汇造林工程,在城市北部屏障凤凰山、西部门户黄杨山等山体,大镜山水库、乾务水库等重要水源地带开展碳汇造林建设,通过人工造林、更新改造、套种补植等措施,完成森林碳汇工程66036.5亩,同比(“十二五”)增长14.6%,完成中幼林抚育工程192267亩,完成沿海防护林工程6924.5亩;持续推进近郊森林、生态斑块保护与生态功能提升,截至2020年共设立自然保护地3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自然公园1个,成功申报国家森林小镇9个,完成乡村绿化美化工程93处,有效促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为有效促进碳中和、碳达峰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高质量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大面积修复淇澳红树林,红树林成林面积由1998年的32公顷增加到2020年约500公顷,红树林植物种类由原来的8种增至近30种,入选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香炉湾建成9万平方米的洁净干滩,引来白鹭等海鸟,有效提升近岸海域的生态质量及公共服务功能,为市民提供舒适的滨海休憩空间;完成三角岛海岸线生态修复(一期)项目和大万山岛重点海湾整治项目,积极推进三角岛海岸线生态修复(二期)项目、桂山岛海豚湾沙滩修复项目,以及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示范项目。2019-2020年,珠海市仅省级专项资金就投入8180万元,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
高质量做好地灾整治。狠抓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立健全汛期24小时值班、地灾排查、巡查、核查、应急调查、灾情险情速报等工作制度和机制,健全完善地灾防治三级监测网络和群测群防“三员共管”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制定印发《珠海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全面推动珠海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坚持全面彻底整治地质灾害隐患,2018-2020年共投入资金5.44亿元,完成20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整治,珠海市连续多年未发生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事件。
高质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认真筹划,积极动员,跟进指导,努力引领传统矿山转型升级,督促珠海市在产7家非煤矿山企业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截至2020年底,全市在产7家非煤矿山企业全部完成绿色矿山建设,超额完成省下达的2020年底前完成5家绿色矿山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