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自然保护地管理建设工作成效明显
“十三五”期间,江门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通过大力开展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建设,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建设和管理两手齐抓,有力促进了城市生态品质提升,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良好局面。
统筹丰富自然资源,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自然保护地示范
江门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大力建设各类自然保护地,建成一批特色旅游景点、植物园、科普园等生态文化基地。如江门市台山镇海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努力打造珠三角红树林面积连片最大的湿地公园;开平大沙镇大塘面村依托孔雀湖国家湿地公园资源,积极探索生态社区建设;恩平响水龙潭省级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初见成效。至2020年底,江门市共建立县级以上森林公园31个、湿地公园14个、自然保护区12个、风景名胜区1个、地质公园1个、海洋特别保护区1个,各类保护地迎客逾1000万人次。
科学推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态廊道连通性
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江门市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各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和技术单位有序开展自然保护地资源调查摸底和整合优化工作。积极争取省林业局支持,确定江门市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示范市。目前《江门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已上报上级主管部门,《预案》总体上达到生态布局更科学合理,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态廊道连通性得到较好保障的目标。
《预案》有三个亮点:一是将生态区域位置重要的古兜山山脉基本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今后通过林相改造等措施,将为江门市提高抗击灾害,维持区域小气候发挥重要的作用。二是贯彻自然资源部关于江门国现有的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亟需完善,特别是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水生生物保护不足的要求,在本次整合优化中,扩大了海域保护地的面积,使江门市生态系统更加完善。三是江门台山大隆洞水库周边首次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仙湖苏铁,拟筹建新的自然森林公园,保护相关物种。
着眼高质量发展,力促开发与保护、生态与经济双赢
江门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坚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在整合优化过程中,既注重解决自然保护地历史遗留问题及矛盾冲突,使自然生态保护空缺得到较好保护,同时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编制过程中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进行了充分衔接。如利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契机,结合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建设的需要,实事求是对位于赤溪镇的台山曹峰山县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优化,为该片区未来发展预留了较为充足的空间。此外,江门市还在有关重大项目选址阶段,统筹协调好与自然保护地的关系,让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
下一步,江门市将组织编制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加快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和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依法依规管理各类保护地,推进镇海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探索市属国有林场内森林公园的发展,努力实现开发与保护、生态与经济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