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动态

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0-12-31 10:30:35 来源:茂名市自然资源局 文号: 【字体: 【打印】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编制好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意义十分重大。茂名市规划编制的筹备工作已启动,拟围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主线,以海洋经济为主体,以海洋产业为中心,以海洋治理能力提升为关键,以建设海洋强市为目标,编制一份高质量、可操作的规划,描绘好茂名海洋经济“十四五”发展蓝图,为实现茂名海洋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支撑。


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陆海统筹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推动海洋高质量发展、建设海洋强市的指引。茂名市坚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统筹陆海一体的海岸带空间布局,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带。空间布局上做到以海岸线为轴,衔接“三调”、海岸线修测、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实现精细化管理。科学统筹近岸、近海、深海海域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准确把握陆海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开发利用行为的关联性,进一步优化形成“一带双核,多点支撑”的蓝色经济空间格局。同时,抓住亿吨大港博贺新港区开港新机遇,继续优化完善临港产业布局,全面推动“港-业-城”联动发展,推动茂名形成高质量港口、城市和临港产业优化协调发展态势,为海洋强市建设提供坚强的基础支撑。


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十四五”时期,茂名市大力发展绿色石化、化工新材料和氢能源产业,探索“研发+中试+孵化”的化工新材料创新链和创新平台,深化拓展石化产业链。坚持绿色高端精细化发展方向,加快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将茂名逐步打造成全球最大、成本最低、品种齐全、有定价权的聚丙烯生产基地,同时推进多种催化剂的研发,发展以乙烯、丙烯、丁二烯为主要单体的三元共聚物、热塑性弹性体、丁基橡胶以及新型可降解聚丙烯等特色新材料产业链;依托东华能源项目产出的充沛氢气,布局建设加氢站,构建氢能网络,为打造广东氢能源走廊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加快港口物流业发展。以港口物流产业发展为纽带,以石化储运产业为支柱,积极谋划港口产业布局,促进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齐头并进。加快亿吨大港建设,推进粤西LNG接收站、利丰散货码头、昌利石化码头、东区化工码头、东区油品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30万吨级航道、茂名石化扩建160万立方原油商业储备库和高新区至滨海新区长输管线等项目,打造南海能源新通道。加快推进疏港铁路建设,统筹港口、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联动发展,大力推动时速350公里的广湛高铁,积极构建和大湾区一体化的现代陆海交通运输网络。

高端发展滨海旅游业。提升旅游配套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档次,深入挖掘茂名疍家文化,开发一批具有内容新颖、富有创意的文旅项目。大力推进南海旅游岛综合开发、浪漫海岸海昌海洋公园等项目建设。继续提升改造放鸡岛、浪漫海岸、冼太故里文化旅游景区。依托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茂名段建设,串珠成链打造南海博贺滨海旅游度假区,形成“一岛二湾三岸”、“五园抱岛”旅游新格局。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移动物联网全景应用开发,打造水东湾“海陆空”自动驾驶公园和未来城市度假村。进一步推动落实《北部湾城市群旅游合作协议》,联手北部湾城市群共同打造中国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

提升传统海洋渔业。大力改善渔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鼓励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推进深海及外海渔业发展,建设外海生产基地。加快现代渔港建设,完善渔港配套设施,提高渔港避风能力。以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及特色品牌为带动,建设一批海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培育一批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市场占有率的海知名品牌,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海企业。


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涉海服务等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推进中氢动力氢燃料电池、加氢加油混合示范站、氢燃料汽车示范运营线路项目建设,抢占临海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风口。依托博贺临港船舶制造、高新区重力石化机械制造、茂港电力等知名制造企业的基础,力争在海洋船舶装备、石化装备等制造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依托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在茂名高新区、电白区、化州市等地培育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开发新兴海洋生物、海洋药物、海洋保健、海洋美容等产品,打造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基地。


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发挥创新是第一动力作用,科学布局茂名市海洋产业发展,推动发展石油化工、港口物流、海洋渔业等产业向创新驱动转变,大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构筑海洋产业体系新支柱,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以涉海企业为主体,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抓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整合茂名市“两本四专”(2所本科院校、4所专科院校)增设涉海专业,加快培养一批创新型涉海人才。大力支持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和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在培养涉海专业人才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建立重点涉海实验室、海洋渔业培训基地。继续加强对海洋科技的研究开发,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加强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攻关,提升海洋传统产业,培育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充分利用每年举办的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等平台,推进海洋新技术成果交易、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开发


严格落实海洋功能管控和执行围填海管控政策。“十四五”时期,茂名市将严格控制围填海、自然岸线利用指标,加强海岸线整治修复,确保相关指标在目标的管控范围内。同时严格执行国家围填海管控措施,大力保护滨海湿地,指导围填海项目调整用海方式,以适应用海审批政策的要求。对于列入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用海项目,按项目轻重缓急,优先安排自然岸线利用指标,实行全程跟踪指导服务和审批绿色通道,积极协助项目单位做好海域使用论证和用海申请报批工作,促进项目早日落海建设。


在做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大力推进海域海岸带海岛整治修复工程、蓝色海湾综合整治,实施退堤还海、美丽海湾建设试点、岸线整治修复、非法养殖设施清理、生态岛礁、海堤达标加固、滨海景区景观提升等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措施,建设美丽海湾、海岸、海岛,水东湾、博贺湾、吉达湾、童子湾及第一滩、浪漫海岸、放鸡岛等景观景点有明显提升,自然环境有明显改善,构建富有魅力的蓝色海洋景观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注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按照茂名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严格落实海洋生态红线管理,落实《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要求,推动水东湾新城海岸带综合示范区建设。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制度,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制定入海排污口“一口一策”工作方案,严厉打击污染物排海、海洋倾废、涉海工程建设项目、海水养殖等领域污染海洋环境、破坏海洋生态行为。加快建设岸基海洋观测点、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博贺国家综合气象观测试验基地(大洲岛)项目。继续推进《水东湾保护条例》立法,把水东湾区建成美丽湾区。


提升防灾减灾和风险防范应对能力


健全海洋灾害风险防控体系,推动水东湾、博贺湾、吉达港区等重点沿海区域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重点防御区划定工作,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建成全国三大海洋气象电台之一的茂名海洋气象广播电台,信号可以实现东到菲律宾海、西到北部湾、南到整个南中国海的全海域覆盖。建立茂名市县镇三级海洋灾情信息员队伍以及收集和报送制度,开展海洋观测设施建设,配合省自然资源厅在茂名市设置警戒潮位标识物。完善海洋灾害预警防范与应急救援体系,积极开展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与评估,编制调查评估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