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建设用地专项调查试点 探索“1+X+N”新路径 ——广州市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体系建立取得阶段性成果
近日,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和武汉大学共同承担的“广州市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体系研究(调查试点一期)”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期试点于2019年启动,结合调查监测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探索开展以国土空间规划相关规范作为参考的建设用地专项调查。选择天河区、海珠区总计4.53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作为试点范围,其中天河区为广州新建城区、中心区,海珠区具有城乡接合特性,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聚焦试点区域自然资源相关要素,明确了基于地理实体的调查深度,充分应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互联网+、大数据等多项先进技术,克服疫情和节假日多的影响,100%覆盖试点区域自然资源相关要素,获取了整个试点区域内6大类26小类的专项数据,主要包括土地深化调查、建筑细化调查、交通设施要素调查、市政设施调查、城市开放空间调查及其他要素(学校、医院)专项调查,其中土地深化调查和建筑细化调查占比超50%;调查涵盖了图斑地类、建筑功能、建筑层数、道路名称、车道数、市政设施占地规模、运动设施类别及学校教育层级等323个属性,建设完成了包括地类要素、地理实体要素等的试点区域立体化自然资源统一调查数据库;从建筑物层数、道路密度、市政要素分布规律等多维度,运用可达性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6种分析方法形成了试点区域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报告;进一步总结工作开展中的经验和难题、评价试点区域自然资源现状,编写了广州市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体系(调查试点一期)研究报告;并将数据库成果、统计分析成果等制成相关图册。
一期试点数据库成果展示图(部分)
统计分析图--天河区试点区域建筑物核密度
统计分析图--海珠区试点区域300米内可达学校(医院)的建筑
广州市正对一期试点积极总结经验。目前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刚刚起步,工作机制尚未完善,各职能部门在数据采集、管理、利用等方面存在交叉、重叠且分类体系不够成熟,一期试点先行先试,探索对广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资产等相关工作进行支撑,真正做到“1+X+N”(一次调查监测,多个专题成果,N项评价应用)。同时,外业调查中,在进入绝大部分住宅、小区、工厂、企事业单位等有权属人、使用人的场所时需多方反复协调,出现作业量大、作业效率低等问题,后续试点工作中需大力推动新型测绘技术在调查监测中的应用,有效集成各类监测探测设备和手段,传统测量手段与新型测绘技术相辅相成,提升调查监测工作效率,助力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履行和智慧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