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土地开发整治中心组织省专家组到韶关市开展“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助推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6月3日,省土地开发整治中心组织省专家组一行10人,到韶关市开展“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助推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调研。
省专家组通过查阅资料、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韶关市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助推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情况。省专家组对韶关市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保护修复理念,结合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作的开展,统筹了山水林田湖草一体修复所做出的工作和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在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现场,省专家组详细了解了南岭自然保护区范围划定、勘界立碑、生态廊道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监管能力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在乳源南水水库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现场,省专家组重点察看了网箱拆除、农家乐拆除、封禁保护措施和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工程落实情况。
省专家组在充分感受韶关的绿水青山和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要求韶关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科学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在高水平保护中落实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我省推动北部生态区高质量发展作出韶关贡献。
市自然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等市直部门的分管领导参加了调研。
据悉,在广东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韶关共投入45.5亿元,完成矿山石场复绿109.927公顷(占试点工程总体绩效目标的31%);积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完成49个水田垦造项目,新增水田面积2.3万亩;组织开展拆旧复垦项目414个,立项规模1.22万亩,已完成验收备案的项目211个,面积4757亩;完成耕地安全利用10000亩(占试点工程总体绩效目标的20%);完成造林更新29.56万亩;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6万亩(占试点工程总体绩效目标的54%);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3.77万亩(占试点工程总体绩效目标的104%);开展河湖“五清”和“清四乱”专项行动,清理河流长度2314公里;开展23宗48条河段的治理,治理河长190公里;国省控断面和市县级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水质综合指数全省排名第三(提前实现试点工程总体绩效目标);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以上(提前实现试点工程总体绩效目标);积极开展粤北特别生态保护区规划和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划定工作,自然保护区勘界立碑、生态廊道建设、野生动物调查监测、华南五针松育苗基地及松材线虫防护工程、黄腹角稚栖息地保护和永久监测样地建设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地范围内陆生野生动物个体数量持续增加,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在最近开展大型珍稀鸟类调查中,韶关市南岭自然保护区新发现海南虎斑鳽、黄角鱼鸮和白鹇等多种珍稀鸟类。
在广东省自然资源厅2019年组织的“广东省首届生态修复项目十大示范案例”评奖中,韶关市推荐报送的“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土壤修复与150MW 光伏发电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韶关市南雄珠玑古田村垦造水田项目”“韶关市凡口铅锌矿矿山综合生态修复”和“韶关市大宝山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4个项目入围候选项目,韶关市凡口铅锌矿矿山综合生态修复和韶关市大宝山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2个项目获评“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韶关市入围项目和示范案例数均为全省第一。2020年,“韶关市大宝山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再被省林业局列为“生态修复十大样板工程”;4月2日,人民日报还专栏介绍了韶关市大宝山新山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经验做法。这些项目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全省生态修复提供了很好的示范经验。
2020年5月,韶关市被国务院通报表彰为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