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不断提升中华白海豚保护管理水平 保护生物多样性
每年的5月22日,是“生物多样性国际日”。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江门一直在行动。特别是,围绕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做了大量工作,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科学管理能力等。近年来还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海豚救护、巡航管护、环境监测、科研合作等工作,对该物种的保护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中华白海豚素有“海上大熊猫”和“美人鱼”之称。江门市是我国重要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有中华白海豚数量约300头,数量集中且拥有完整的世代结构,种群数量健康合理。为此,江门市于2003年在台山市大襟岛及附近海域建立了面积为107.477平方公里的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2007年,该保护区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为了加强保护区法制和制度建设,近年来,江门市成立了保护区管理处,并出台《江门市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为中华白海豚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据。管理处成立以来,累计投入资金600多万元,用于投放海上界标、建造界碑、新造海监执法船、科研调查船、采购科研仪器、海豚救护专用设备等,还建设了岸站式海洋环境远程在线监测系统、数字化监测与管护平台、小型科普宣教馆,管理救护能力逐步提高。
据了解,为做好物种栖息地保护,管理处每年出海巡航超过60次,还联合渔政部门在保护区海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生产渔船和违法捕捞行为。同时,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增加海洋鱼虾种群数量,恢复水域生态平衡,为中华白海豚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每年,管理处还会组织开展海洋环境质量调查监测,及时掌握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情况。
从2012年开始,管理处分别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山东大学(威海)、中山大学等高校开展科研合作,在保护区及周边海域开展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调查、渔业资源本底调查、海洋生态环境科考调查、搁浅死亡海豚分析和救护培训等活动。
宣传方面,江门市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互联网+宣教工作,提升公众保护中华白海豚的意识;组建江门中华白海豚保护志愿者队伍,深入基层社区和中小学校,挂牌建立“中华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组织开展科普夏令营活动,举办“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大型宣传活动等。
作为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成立的发起单位,保护区与联盟各成员单位在保护管理、宣传教育、物种救助、学术科研等方面交流合作紧密。2018年起,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将每年的农历3月23日定为“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旨在推动形成人人关心、爱护中华白海豚的社会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