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动态

珠海: 历史建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篇)

时间:2020-05-08 15:02:08 来源:珠海市自然资源局 文号: 【字体: 【打印】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因其不同的生活习俗,建筑艺术风格也各有差异,漫漫五千年,留下了许多承载着当地传承多年的独特民俗艺术风格的建筑。建筑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辅相成,建筑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空间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赋予建筑遗产更丰富的灵魂与内涵。

  本期,小编借历史建筑三灶鹤舞传习展示馆,和大家分享一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灶鹤舞的故事。

三灶鹤舞传习展示馆外观

  三灶鹤舞传习展示馆位于金湾区三灶镇海澄村内,是珠海最早建立的鹤舞民俗文化介绍、展示、传承的场所,是三灶鹤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实物载体。

三灶鹤舞传习展示馆区位图


从民国私塾到非遗传习馆


  三灶鹤舞传习展示馆建立于2011年,其前身,是民国著名的地方私塾尚贤斋。尚贤斋原建筑修建于1923年,由海澄村村民捐资兴建,曾为地方培养出众多人才,声明远播,吸引远近学子慕名而来求学。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尚贤斋曾被日军霸占,设立三灶岛维持会厅,见证日军侵华罪行。解放战争时期,尚贤斋曾作为中山县第七区维新乡府所在地。1950年代,尚贤斋曾作为村农协会址、正表乡政府办公室、幼儿园、医疗站等。改革开放后,尚贤斋仍作为村民举行节日集会的场所。2006年,政府及村民重修尚贤斋,5年后又将其活化改造为三灶鹤舞非遗文化的展览馆。

三灶鹤舞传习展示馆开幕

(图片来源:红旗镇人民政府网、珠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升级改造后的三灶鹤舞传习展示馆占地面积326平方米,高一层,砖木结构,外观为传统岭南建筑风格,与古村的风貌和谐统一。展示馆保留着原私塾的三间两进平面格局,由头门、天井、后座组成,建筑前设有小广场,作为鹤舞训练及表演的场地。

展示馆外观

展示馆三维点云模型

  三灶鹤舞传习展示馆头门为岭南地区常见的凹门斗式,青砖饰面,宽三间,中间为传统样式的大门,大门上方保留原“尚贤斋”的麻石门额,并悬挂“三灶鹤舞传习展示馆”的木质匾额,节庆时大门左右的麻石门框会贴上红纸对联、悬挂灯笼,极具传统韵味。

展示馆大门

展示馆正立面测绘图

  步入大门,三灶鹤舞展厅空间高敞,历史建筑与非遗文化韵味完美契合,展厅内以图文展板与实物展示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三灶鹤舞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旧时私塾摇身变成为新时代优秀民俗的传承基地,非遗文化的注入让传统建筑重新焕发活力。

室内展示

展厅测绘图(上:平面;下:剖面)


三灶鹤舞的展示与传承


  “元宵灯火装演故事,游戏通衢,舞者击鼓,以三为节,歌者击鼓,以七为节,又春宵结队彼此酬畣,曰唱灯歌,又曰唱鹤歌。”

  ——清·同治《香山县志·风俗》

  据《抱朴子》记载,丹顶鹤能活100岁。因此人们常把鹤作为长寿的象征,并与青松相提并论,用“松鹤延年”“松龄鹤寿”来象征长寿。同时鹤被赋予了高洁情志的内涵,成为名士高情远志的象征物。

  鹤歌、鹤舞是中国民间迎春接福、贺老拜寿的一种歌舞形式,历史悠久。人们通过研究观察白鹤的生活习性与姿态,创作出了模仿白鹤神情动作的独特歌舞表演,寓意仙鹤贺岁、人寿年丰,寄托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鹤舞迎春接福

(图片来源:网络)

  珠海地区的鹤舞表演数三灶最为有名,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每年正月初一至初七,三灶各村组织起鹤舞队,表演者穿上预先准备的鹤衣,载歌载舞、敲锣打鼓地为村民拜年。三灶鹤舞于2011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灶鹤舞传习展示馆的建立为这一国家级非遗的传承与展示提供了专门场地,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三灶鹤舞的魅力。

  鹤舞的表演内容主要包括仙鹤临门、觅食、洗嘴、梳毛、休息、嬉戏、归巢等七个部分,表演者模仿仙鹤姿态,配合音乐翩翩起舞。鹤舞表演时配合鹤歌演唱,歌词多为拜年贺寿、褒扬善举、教人上进等内容。整个表演以舞为主,以歌和锣鼓伴奏,三者结合在一起,场面显得欢快、热烈、祥和。

  如今,在三灶鹤舞传习展示馆中,公众不仅可以学习到鹤舞民俗的历史发展、传承情况、艺术表现形式等,还可以与鹤舞传承人进行交流互动,深入了解三灶鹤舞背后的故事。在海岸边的这座老建筑中,三灶人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将鹤舞文化的薪火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