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野生鸟类,维护生态平衡”——广东省第39届爱鸟周
“爱鸟周”源于1981年,最初为保护迁徙于中日两国间的候鸟而设立。1992年国务院批准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将“爱鸟周”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文件建议在每年4~5月初(具体时间由省、市、自治区规定),确定一个星期为“爱鸟周”。
广东省确定每年的3月20至26日为“爱鸟周”。2020年广东省第39届爱鸟周的主题为“保护野生鸟类,维护生态平衡”。
每年爱鸟周期间,珠海市自然资源监测中心(原珠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和珠海市观鸟协会都会在海滨公园开展科普宣传活动,通过科普展板和游戏互动增强公众对鸟类的认识,提高珠海市市民对鸟类保护及生态保护意识。今年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我们结合抗击疫情工作,开展广东省第39届爱鸟周“云上”科普宣传。
珠海市陆生野生动物概况
根据2018-2019珠海市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本底调查,该年度共记录到珠海市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55种,占全国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527)总数的10.09%,占广东省(826)的30.87%。其中两栖纲1目7科18属22种;爬行纲2目2亚目15科34属49种;鸟纲15目46科148种;哺乳纲7目17科36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30种。
重点保护鸟类在珠海
珠海有多种被世界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黑脸琵鹭、大杓鹬和大滨鹬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黄胸鹀是极危物种,其他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鸟类有:黑脸琵鹭、岩鹭、鹗、黑翅鸢、凤头蜂鹰、黑冠鹃隼、蛇雕、凤头鹰、赤腹鹰、日本松雀鹰、松雀鹰、白腹鹞、鹊鹞、黑鸢、白腹海雕、灰脸鵟鹰、普通鵟、红隼、燕隼、红脚隼、游隼、小杓鹬、褐翅鸦鹃、小鸦鹃、领角鸮、斑头鸺鹠。
濒危的黑脸琵鹭
黑脸琵鹭属于全球濒危物种类别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是国家级二级保护野生鸟类。
黑脸琵鹭全身羽毛白色,嘴部黑色,形状独特呈匙状,又像乐器琵琶,脸呈黑色,皮肤裸露,因而得名。
黑脸琵鹭生活于河口、潮地或沿海地区。主要以沿岸浅水地带的鱼虾和甲壳类为食粮。在觅食时,会把像汤匙一样的嘴巴插进浅水里,一边涉水前进,一边左右摇晃头部扫荡食物。
黑脸琵鹭受到的威胁
跟其他水鸟一样,黑脸琵鹭正面对生境被破坏和捕猎等人为威胁。人类活动破坏湿地,湿地减少和湿地环境恶化是导致黑脸琵鹭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目前它在朝鲜半岛的繁殖地和香港的越冬地都已得到了保护。
黑脸琵鹭保育
由于得到国际及国内的关注,从1993年开始就有全球黑脸琵鹭普查,大约在每年一月中旬进行。从2014年起,珠海市观鸟协会已连续7年参与全球黑脸琵鹭普查。
保护禾花雀,迫在眉睫
黄胸鹀是在广东地区非常为人熟悉的一种鸟,又名“禾花雀”。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很常见。但是,在2004年被列为“近危”物种,到2008年被列为“易危”物种,到2013年被列为“濒危”物种,到了2017年12月5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更将其在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级别由“濒危”升级为“极危”,距离“野外灭绝”仅一步之遥。如果我们再不行动去保护它,黄胸鹀将会有可能灭绝。
黄胸鹀怎么消失的?
黄胸鹀体型细小,喜欢成群活跃于田野,以稻米和其它禾本科植物种子为主要粮食,故又名禾花雀。广东乡间有吃野味进补的传闻,民间一度非法捕捉大量黄胸鹀进食,但其功效并无科学依据。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田被征用开发,使黄胸鹀在中国的繁殖、迁徙及越冬栖息地被破坏、过度使用农药,也导致黄胸鹀剧减。
关注候鸟
哪些鸟儿在迁徙?
并不是所有的鸟儿都需要迁徙。根据鸟类活动范围和移动距离,鸟类被分为留鸟和候鸟。迁徙是鸟类的移动。
定义:很多鸟类具有沿纬度季节迁徙的特性,夏天的时候这些鸟在纬度较高的温带地区繁殖,冬天的时候则在纬度较低的热带地区过冬。夏末秋初的时候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迁移到渡冬地,而在春天的时候由渡冬地北返回到繁殖地。这些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迁移的鸟类称之为候鸟。
迁徙途经外伶仃岛的翻石鹬
哪些因素在威胁候鸟?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填海造地、湿地破坏、鸟网密布、盗猎等行为屡屡出现。具体来说,鸟儿迁徙面临以下威胁:
自身迁移的代价:鸟类的迁徙路程十分漫长,沿途需要经过许多森林、草原、高山、大川、沙漠、岛屿和海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此外,不良天气的影响、迁徙方向的错误定位、新环境的适应以及与其他候鸟及当地的留鸟竞争资源等,都是鸟儿迁徙要面对的巨大风险。
栖息地和中转地的破坏:沿线的滩涂、沼泽和红树林等是鸟儿在长途迁徙过程中补充能量、休养生息的栖息地,帮助其完成漫长的迁徙,实现种群的繁衍生息。然而,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东部地区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和占用沿海滩涂,使得供候鸟停歇觅食的栖息地和中转地大量消失。人为猎杀:候鸟迁飞季节,在地形、气候等条件适宜,鸟类迁徙种群密度高且相对集中的迁徙通道上,有些地方猎杀候鸟成为历史形成的陋习,并随着市场消费的增加,呈现从无意识犯罪到有意识犯罪、从多点到集中、从无组织到有组织的过程。
迁徙途经野狸岛的中杓鹬
全球候鸟迁徙路线
全球候鸟迁徙一共有8条路线。其中,第3、第4、第5条路线经过我国。“东非西亚迁徙线”的候鸟从蒙古进入新疆,跨越青藏高原后进入印度半岛,飞跃印度洋,最后在非洲落脚;“中亚迁徙线”从西伯利亚进入我国中部省份,最后在印度半岛繁衍生息;“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则从美国阿拉斯加到澳大利亚西太平洋群岛,经过我国的东部沿海省份。
路边的小鸟不要捡
为什么路边会有小鸟?
碰上野鸟繁殖季节,会在路边或者树林偶遇小鸟,身上的绒毛颜色较浅,或者羽翼未丰,有时嘴角还是黄色的,这很可能是一只雏鸟。
2016年5月,一只领角鸮幼鸟被发现在树底下。
幼鸟会在一定年纪离巢学习飞行,这个阶段飞行技术不好,遇到强风雨,容易被吹落到地上,被人捡到。
建议做法:先可以看看附近是否有鸟巢,重新把小鸟送回鸟巢,并观察一下亲鸟是否回巢,或是联系各地林业部门或珠海市观鸟协会。
千万不要觉得小鸟可爱就私自带回家养。根据法律规定,野生动物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是不允许饲养和买卖的,个人绝不可能有特种动物的驯养证。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在菜市场,您是否见过买卖野生鸟类的行为?
在餐馆酒楼,您是否见过野生鸟类被当作“野味” ?
在宠物市场,您是否见过曾经自由的野鸟被困笼中?
在山间田边,您是否见过鸟儿在网中苦苦挣扎?
看到这样的现象,您会不会心痛怜惜,却不知能做什么呢?保护野生鸟类,我们需要您!当看到这样的现象,您可以:
1、拨打110,联系当地森林公安举报。
2、联系当地动植物保护机构进行求助。
你不知道的事
购买、饲养野生鸟类等陋习,会使捕鸟者觉得有利可图,从而抓更多的鸟来卖。有学者做过统计,每一只在市出售野鸟的背后,都有约20只同类死于捕捉和贩卖的途中。(数据来源: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如何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科学防控
哪些疫病可通过野生动物传播
动物是疫病的重要传染源。一些野生动物身上存在着病毒和细菌,对其本身并不致病,却可威胁人类健康。病毒的传播路径是由自然宿主传播给中间宿主,再由中间宿主继续将病毒扩散。“非典”的自然宿主是菊头蝠,中间宿主是果子狸;流感的自然宿主是野鸟,中间宿主是家禽、家畜或其他野生动物;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等病毒的自然宿主是果幅,中间宿主有骆驼、猩猩、马、猪等。野生动物传播的疫病主要有哪些呢?
1、主要通过鸟类(特别是候鸟等迁徙物种和珍贵濒危野生物种)传播的有:
细菌性传染病:巴氏杆菌病(禽霍乱)、肉毒梭菌中毒、沙门氏杆菌病、结核、丹毒等。
病毒性传染病:禽流感、冠状病毒感染、副粘病毒感染、禽痘、鸭瘟、新城疫、东部马脑炎、西尼罗河病毒感染、网状内皮增生病毒感染等。
衣原体病:禽衣原体病(鸟疫)等。
立克次氏体病:Q热病等。
2、主要通过兽类(灵长类、有蹄类、啮齿类、食肉类和翼手类)传播的有:
细菌性传染病:鼠疫、猪链球菌病、结核、野兔热、布鲁氏菌病、炭疽、巴氏杆菌病等。
病毒性传染病:冠状病毒感染、流感、口蹄疫、副粘病毒感染、汉坦病毒感染、狂犬病、犬瘟热、登革热、黄热病、马尔堡病毒感染、埃博拉病毒感染、西尼罗河病毒感染、猴B病毒感染等。
3、其它可引起野生动物发病或死亡的不明原因的疫病。
预防野生动物疫情传播的十条“军规”
1、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要随意驱赶、追打和捕杀野生动物。
2、遇到伤病的野生动物,不擅自救护、饲养或掩埋,应立即向当地主管部门或野生动物救护机构报告。
3、不要直接用身体接触野生动物,更不要接触野生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4、观赏野生动物时,要注意与野生动物保持一定距离,最好使用望远镜,远距离观赏。
5、不要在集贸市场、乡村市场和临时性集贸市场购买非法捕获或来历不明的野生动物。
6、不要在家收养来历不明的动物,包括流浪猫、狗等。
7、不要放生动物,如需放生请与林业部门联系,按科学方法和要求放生。
8、不要进食来历不明或非法来源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
9、接蝕活野生动物或双手被野生动物分泌物弄污后,应该用肥皂及消毒水彻底清洗干净。
10、与野生动物接触后14天内出现流感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如实告诉医务人员你的接触史,以便正确处理。
——资料来源:广东省林业局疫情防控办
人类对大自然,对野生动物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拒吃野味,珍爱生命,造福社会,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