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广东省持续做好赤潮监测预警工作,目前赤潮面积已趋于减退

时间:2025-01-25 01:51:06 来源:本网 【字体: 【打印】

近期,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江门、阳江等多个沿海城市以及大亚湾、台山、阳江等核电站附近海域相继出现赤潮现象。截至目前,经持续监测,广东省海域赤潮发生区域和面积均已明显减小。


省自然资源厅高度重视赤潮的监测预警工作。厅主要领导要求切实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布赤潮预警信息,密切跟进赤潮进展,做好赤潮应对工作。



2024年12月 

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强赤潮监测预警工作的通知》,要求沿海地市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强化组织协调和部门沟通,做好赤潮监测预警,及时发布赤潮信息,加强宣传引导,做好应对处置。


2025年1月 

省自然资源厅在2025年地质与海洋灾害防御形势研判会上,邀请专家对近期赤潮重点分析预测。分管厅领导特别强调,要对近期广东省沿海多地发生的球形棕囊藻赤潮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赤潮发展态势,及时提醒有关部门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截至目前 

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省海洋预报台及沿海相关地市针对棕囊藻赤潮共制作发布赤潮监测预警专报14期,发布赤潮快报和监测专报27期,核电站赤潮监测预警专报48期、周报10期。期间未发现或收到赤潮对敏感人群产生不良影响或造成渔业损失的报告。


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继续组织省海洋预报台及沿海相关地市继续做好海洋环境预报工作,跟进赤潮发生发展态势,及时开展相关海域气象水文要素的监视监测和预报预警工作。


广东省赤潮优势藻种及危害








近期广东省近岸海域赤潮的优势物种为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球形棕囊藻是海洋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浮游植物之一,具有游泳单细胞和群体胶质囊两种生活形态,囊体由几千乃至数万个单细胞所构成。胶质囊由小到大,其外观颜色从浅绿色、深绿色、浅棕色至咖啡色。单细胞呈球形或近球形,群体形成球形胶质囊,细胞在胶质囊中均匀分散,群体的直径可达1-2厘米,肉眼可见,内为透明胶质,形状酷似“爆爆珠”或者“黄色果冻”。


图片
养殖蚝排附近海域的球形棕囊藻
图片
近岸海域的球形棕囊藻
图片
滤网过滤的球形棕囊藻


赤潮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渔业资源、人类健康以及经济活动造成一定影响。


赤潮可能破坏海洋生态

赤潮生物的暴发可能影响海洋正常生态结构和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赤潮生物分泌的黏液可能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其窒息死亡。此外,部分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入后,毒素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对人类食用海产品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本次赤潮优势藻种球形棕囊藻分泌的溶血毒素并不通过食物链富集传递,对海产品的食品安全不构成直接威胁,但其大规模暴发往往伴随着水质劣化。

赤潮可能影响渔业与核电安全

赤潮期间,大量藻类可能消耗水中的营养物质,导致其他浮游生物缺乏食物来源。此外,球形棕囊藻囊体中大量多糖类胶状物质可黏附鱼鳃或渔网,不利于渔业捕捞;大量棕囊藻囊体以及碎片可能进入沿岸核电厂冷源取水口,堵塞滤网,对核电冷源安全造成潜在影响。

赤潮可能影响人类健康

虽然球形棕囊藻本身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其暴发期间,应减少亲水活动,避免长时间接触受污染的海水,以防感染或引发过敏等身体不适症状。

赤潮发生后,相关涉海部门会密切监测,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赤潮带来的危害和损失。海洋保护区、滨海旅游区等涉海单位会采取及时监测水质、加强巡查、制止旅游者下水等措施;海洋渔业部门会加强渔船管控,暂停赤潮海域水产品采捕作业,加强周边水产市场的巡查和抽检等,若发现赤潮扩散到养殖区,会及时采取防缺氧等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养殖损失;核电企业会第一时间加强取水口及附近海域的巡航监测,通过采取消杀、拦截、打捞等措施,做好取水口赤潮及堵塞海生物等的防治工作,同时密切关注核电站附近海域的海生物监测情况,联防联控,保障核电冷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