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启动
利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组织协同、技术融合、标准统一、成果有效的水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制度,形成水资源状况周期调查评价与年度更新调查监测制度,全面掌握全国水资源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开发利用、生态状况及动态变化
近日,全国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工作视频会召开,标志着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工作正式启动。会议提出,要按照“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的要求,利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组织协同、技术融合、标准统一、成果有效的水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制度,形成水资源状况周期调查评价与年度更新调查监测制度,全面掌握全国水资源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开发利用、生态状况及动态变化。
会议强调,要用系统的观念重构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体系。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和自然资源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需要,在充分继承已有水资源调查工作成果和方法基础上,研究水与其他自然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馈机理,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按照科学、简明、可操作要求,创新构建新体系。
会议提出,要继承融合已有工作基础,联合多部门协同合作持续开展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要充分发挥水文地质调查监测和卫星遥感等技术优势、陆海统筹的职能优势以及国土和各类自然资源最新调查成果等优势,拓展调查指标,加强技术创新,建立统一规划部署、统一标准体系、统一数据平台、统一成果发布的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制度。
会议要求,要提升对水资源生态价值的认识,建立符合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的水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调查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工作任务:
一是开展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将河湖库塘水面、冰川及常年积雪面积及变化纳入调查监测范畴,掌握全国、流域及地方各级行政区域水资源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开发利用、生态状况及动态变化。二是建成国家水资源调查数据库和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在已有国家地下水监测平台基础上,加强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信息共享,建成国家水资源调查全口径数据库。三是实施重点地区水资源调查评价重大专题。统筹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区、生态脆弱区、江河源区等重点地区水资源综合调查与水平衡分析,构建生产、生活和生态系统相互协调的水平衡分析方法,科学评价水资源的关键性支撑和制约作用,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生态保护修复等提供支撑。四是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探索建立冰川及常年积雪、冻土、土壤水、水量蒸发等区域水循环要素调查监测技术方法。
会议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负责制度建设、组织协调、监督指导;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具体实施;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的水资源调查监测工作。
会上,江苏、甘肃、浙江等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作了典型发言,部属有关事业单位相关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全国各省(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全国地调地勘系统及有关支撑单位共120家单位、500余人在分会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