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 自然资源治理走向精准化
时间:2019-12-25 10:31:18
来源: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
文号: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当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提出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我国正面临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变的历史新机遇。自然资源大数据是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重要内容,自然资源大数据应用发展是新时期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日前召开的中国资源大数据2019年学术年会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大数据分会成立大会上,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程利伟就中国资源大数据的发展谈了自己的看法。
自然资源集中统一管理为大数据开发应用创造了机遇
据程利伟介绍,新中国的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迁。一是从1949年至1998年,持续了近50年的分散管理阶段;二是从1998年至2018年,这20年处于“部分集中”管理阶段;三是以自然资源部成立为起点,初步形成“总体集中+部分协同”的管理格局。
他所说的自然资源,指的是行政管理的范畴。按照自然资源部的“三定”规定,其管理范围包括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和海洋七大类自然资源。按照空间分布情况,程利伟把它分为陆域资源、海域资源和域下资源三大类。其中,陆域资源包括土地、森林、草原、湿地和水流水域;海域资源包括海洋、海岛和海岸带;域下资源包括矿产、地下水、地热能、地下空间等。
从性质上看,陆域资源属于显性资源,海域资源属于半显性半隐性资源,域下资源属于隐性资源。在这三大类资源中,水是一体的、联通的、动态的,在不同空间又表现为不同物态的资源。
从管理方式看,土地、矿产、海洋属于资源、资产、产业全链条管理(包括相关的地勘和测绘行业管理),森林、草原、湿地由自然资源部直接负责资源调查评价和确权登记,其它通过国家林草局进行间接管理;而对于水资源而言,自然资源部则只负责资源调查评价和确权登记管理,其他相关事项的管理主体是水利部。因此,程利伟把后两种情况称为部分协同。他认为,这是一个三维立体、各类资源交叉重叠、管理体系错综复杂的大系统。在这个系统之上,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大数据技术的开发应用大有可为。同时,也为大数据技术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
自然资源管理迫切需要大数据分析应用的支持
自然资源部肩负着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两统一”职责定位将为从根本上解决长期约束我国自然资源管理领域存在的所有者不到位、系统性不强、重开发轻保护和职责交叉重叠、空位不到位并存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制度前提;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则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
原国土、海洋、测绘、林业等部门为积极响应国家大数据战略,多次发文推进本部门大数据发展,并围绕国家有关大数据的顶层设计,从工程实施、行业应用、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具体行动。自然资源部成立后,长期以来制约自然资源各专题数据在部门间流动、共享的体制障碍得到破除,与自然资源相关的土地、矿产、海洋、测绘、森林、草原、水、地质调查等数据亟待整合。自然资源数据当中,以结构化数据为主的政府数据资源(包括业务数据和调查数据两类)、以半结构化数据为主的物联网数据和以非结构化数据为主的互联网数据资源,弥散分布在政府、市场与社会公众中。大数据的优势在于能够显著提升政府部门、企业与公众数据资源相互间的开放度、关联度、共享度。通过整合多源、海量的自然资源数据及其相互关联的数据,推动自然资源管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变,从权力治理向数据治理转变,从公共事务服务向公共数据服务转变。
资源大数据分会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工作
作为自然资源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团体,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凝聚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是在国内外集自然资源理论研究、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人才培养、国际交往和成果转化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平台,每年召开全国性的学术年会和各种不同类型的专题会议,不断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已经为自然资源系统进行战略决策和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服务,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此,程利伟呼吁,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以及领域内专家学者应一如既往地关注自然资源管理,积极参与自然资源工程建设和科学研究,为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和发展发挥聪明才智,贡献科技力量。同时,他也希望大家能够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