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十年如一日助力海军远征

时间:2019-01-08 16:20:47 来源: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 文号: 【字体: 【打印】

  10年前的2008年12月26日,当人们正在迎接又一个新年到来时,中国海军第一批护航编队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执行护航任务的消息,成为那个年底的爆款新闻。

  10年来,护航编队共为1198批6600余艘中外船舶护航,解救、接护和救助遇险船舶70余艘,先后圆满完成了利比亚和也门撤侨、马尔代夫供水等紧急任务。

  在人们为护航编队的每一次出色表现惊艳时,很多人并不知道,还有一个团队在为护航编队“护航”。

  从海军护航编队出发的第一天起,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亚丁湾护航海洋预报保障团队,每天开始为护航编队及时提供《海洋环境保障信息》,十年间从未间断。

  中国货轮途中遭遇劫持

  团队迅速提供实时海况助力营救

  2009年10月19日,中国籍散货轮“德新海”轮由南非开往印度。在塞舌尔岛东北320海里、摩加迪沙东偏南980海里处被索马里海盗武装劫持。货船上载有164人,其中25人为中国籍。

  奔赴陌生海域实施营救,海洋环境状况是关键信息之一。10月21日,预报中心接到海军的协助请求,为亚丁湾护航编队解救“德新海”轮提供海洋环境预报。

  接到任务时,预报中心时任数值预报室主任王彰贵,负责风场模式的邢建勇、海浪模式的王毅正在成都出差。三人连夜赶回北京,立即着手建立霍比奥港附近区域的高分辨率的海面风场和海浪数值模型系统。

  “据推测,索马里海盗劫船后常选择停靠霍比奥港。”预报中心总工程师王彰贵说。

  10月26日,预报中心为救援“德新海”轮的海军护航编队发送出第一份《海洋环境应急保障信息》,提供了霍比奥港附近海域风、浪、流预报信息。至2009年12月16日,预报中心共发布保障信息51份,有效支援了营救行动。

  最终,“德新海”轮于2009年12月底获救,2010年1月5日,安全抵达斯里兰卡科伦坡港。

  亚丁湾海况恶劣

  海洋预报“国家队”主动请缨

  亚丁湾是世界上重要的海运和能源通道之一,也是海盗猖獗之地。仅2008年,在该海域被海盗劫持的船只多达100艘,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的船只也屡屡遭劫。

  为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和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我国决定派中国海军编队前往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然而,恶劣的海洋环境状况,对海军护航编队的航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索马里和亚丁湾海域是一个冬夏季风交替十分明显的季风区。在夏季风盛行期,热带气旋、雷暴等极端天气过程时有发生。2007年6月1日~7日,索马里海域曾发生了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强烈的热带气旋,风速达到325公里每小时。

  “预报中心是我国专门从事海洋环境预报的业务机构,为护航编队提供预报保障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王彰贵说。当初,护航编队将要远赴亚丁湾的消息传出,预报中心主动为护航编队提供了亚丁湾海域海洋预报保障,并精心制订了《亚丁湾护航保障工作方案》。编队出发当日,第一期《海洋环境保障信息》发出,从此每日一期,预报未来72小时海况,13名预报员十年坚守,共发送3660余期信息。

  设备技术不断更新升级

  预报精度不断提升赢得赞誉

  十年间,预报中心数值预报室预报员刘克威全程参与了护航预报保障任务。

  从2008年12月中旬接到任务,到12月26日护航编队出发,只有一周时间。“这可以说是数值预报室最为忙碌的一周。”刘克威说。

  “在‘十一五’期间,预报中心已经建立全球海洋预报系统,具备了在北印度洋海域开展业务预报的能力,但亚丁湾海域没有布放浮标,缺乏观测资料。”刘克威说。

  精确的海洋环境预报要以长期、大量的实况观测数据为基础。数值预报室尽可能收集各国共享的风、浪、流卫星观测资料,参考亚丁湾沿岸国家的海洋环境预报,对附近海域的预报结果不断订正,并建立了北印度洋数值预报系统。

  北印度洋数值预报系统能够为护航编队提供航行安全所需的天气状况、海浪、海温、海流和潮汐预报等海气要素,并针对性地提供了温跃层深度、密度和盐度要素预报。

  针对亚丁湾海域热带气旋频发,预报中心分析了该海域50年热带气旋路径资料,建立了北印度洋台风预警系统,适时为护航编队发送《亚丁湾及索马里海域热带警报》。

  预报中心主动、不间断地为护航编队提供预报信息。“编队出发后,我们曾连续提供了40多期预报,都没有收到反馈,这让我们对预报的准确度没有把握。”刘克威坦率地说。

  即便如此,亚丁湾护航预报保障团队依然坚持收集各种相关信息,保质、守时地发送预报单……

  2009年2月,海军海洋水文气象中心总工程师蔡夕方来到预报中心,向预报中心表达感谢,对《海洋环境保障信息》的预报准确度给予了充分肯定。

  据悉,护航编队在收到预报中心的预报后,会与他国预报信息比对,结果显示,预报中心的护航保障信息准确度非常高。

  自此,预报中心与海军水文中心开展了良好的合作。

  2012年,预报中心为海军水文中心构建了海洋预报保障系统,以提升海军的海洋预报能力。海军方面提供护航编队活动区域和所在海域实时观测信息,预报中心进行校正,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西北太平洋风浪流预报保障系统。

  此后,我国在亚丁湾海域布放10个海洋剖面浮标,收集海洋温度、盐度、潮流数据。目前,对亚丁湾海域的海洋环境预报精准度已经与我国近岸海域业务化预报水平相当。

  2018年12月26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建设的“海上丝绸之路”海洋环境预报保障系统正式上线试运行,这意味着亚丁湾护航预报保障系统实现更新换代。

  “我们会一直在后方为护航编队提供准确及时的海洋预报信息。”王彰贵说。

  海军护航的“幕后编队”从此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