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我国石漠化土地5年减少193万公顷

时间:2018-12-14 17:25:04 来源: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 文号: 【字体: 【打印】

  12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我国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成果和石漠化防治情况,举行发布会。据介绍,截至2016年,我国岩溶地区有石漠化土地面积1007万公顷,与2011年相比净减少193.2万公顷。我国石漠化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呈现面积持续减少、危害不断减轻、生态稳步好转的态势。

  2016年4月~2017年9月,原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了第三次石漠化监测工作,范围涉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8个省份的465个县,基本掌握了2012年~2016年石漠化动态变化情况。

  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石漠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缩减速度加快,监测期5年间缩减面积是上个监测期的2倍。石漠化程度减轻, 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总体比重,较上个监测期下降了2.7个百分点。石漠化发生率下降,敏感性降低,5年间岩溶地区易发生石漠化的高敏感性区域由1638.2万公顷减少到1527.1万公顷。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侵蚀强度减弱,与2011年相比土壤侵蚀模数下降4.2%,土壤流失量减少12%。岩溶地区林草植被盖度为61.4%,较2011年增长了3.9个百分点;林草植被保护和人工造林种草对石漠化逆转的贡献率达到65.5%。

  据介绍,除生态治理的基本出发点之外,石漠化综合治理还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抓生态推动长效扶贫、抓产业推动就地扶贫、抓项目推动精准扶贫。实施生态护林员制度,在217个贫困县聘请了12.5万生态护林员,带动了大约近50万人的增收;林业产业占农民收入的比重平均达到20%以上,许多地区达到1/3甚至超过50%以上;同时综合施策,进行国土整治、小流域治理,“坡改梯”提高农田质量;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在发布会上表示,虽然石漠化防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形势依然严峻,防治工作任重道远。一是岩溶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土地瘠薄,破坏容易修复难,已经初步治理的地区如不巩固成果,极易反弹,从而前功尽弃。二是防治任务依然艰巨,现有的1007万公顷石漠化土地,立地条件更差,治理难度更大,成本更高。三是生态压力依然很大,石漠化地区人口密度207人/平方公里,是理论最大可承载密度的2倍多;仍有261.6万公顷石漠化耕地仍在耕种,极易加剧石漠化。

  就下一步工作,刘东生指出,荒漠化石漠化防治要坚持严格保护、科学治理、适度利用的总方针;坚持治荒治穷、增绿增收、减灾减贫的总目标;同时坚持大工程带动大治理、大工程带动大发展的基本策略,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继续建设长江防护林、珠江防护林。除了传统的木本粮油、经济林果、种苗花卉、林下经济等等产业外,今后将重点以国家沙漠公园和国家石漠公园为载体,支持森林旅游业,沙区旅游业,石漠地区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