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3届年会召开
加强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建设,把绿水青山打造成真正的金山银山。11月26~29日,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3届年会暨重庆万盛世界地质公园创建与旅游发展研讨会在万盛召开,这也是国家机构改革、实施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后举行的首次地学旅游会议。
从1985年旅游地学首次提出以来,经广大地学人的努力创新,一门以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服务旅游为方向、以满足人民美好精神生活为宗旨的地学分支学科——旅游地学已初步建立。在地学旅游理论指导下,我国创建了地质公园,并带动欧美地质公园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地学旅游和地质公园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地学界的生动实践。目前,我国已有37家世界地质公园、270家国家地质公园和343家省级地质公园,不仅加强了地质遗迹保护,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还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了精准扶贫。据统计,随着地质公园的建设和旅游地学的发展,国内已开辟科普旅游线路427条,建设农家乐2.3万家,游客量达12.33亿人次,直接和间接就业300多万人,旅游总收入5961.82亿元。
原地质矿产部部长宋瑞祥在致辞中指出,国家大部制改革加强了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而地球科学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旅游地学作为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重要,大有前途,大有可为。他希望,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省级及以下机构,更好地促进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会长陈安泽表示,站起来富起来的中国,正向强起来的中国转换。人民的需求已由主要满足物质生活需求转化为主要满足精神需求,这为旅游地学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自然资源部的组建及其下设立的国家公园管理局,为过去侧重为地质公园服务的旅游地学创造了更广阔的服务空间。随着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一个全球性地学旅游的高潮正在兴起,旅游地学必须更深入地走向世界。新时代旅游地学发展的总方略是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的研究办法,建设一支有地学思想的队伍,组建一批有战斗力的旅游地学组织,开拓更广的服务领域;目标是使中国人创立的旅游地学成为世界领先的地学分支机构。
会上,与会代表围绕新时期地质遗迹与地质公园发展和管理要求、新形势下地质公园提质升级的方向与路径、地质公园新时代的新使命、地质遗迹资源科学价值的科普化展示手段选择、地质公园科普文化创新、矿业转型与地学文化等主题进行了探讨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要从保护和发展地质遗迹出发,积极践行“两山论”,加强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建设,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路径,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经验。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庆市林业局和万盛经济开发区相关领导,中国地学科学院等国家相关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有关地方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国内世界地质公园及国家地质公园的管理人员等200多人参加了会议。